《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861249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进行自由表达,掌握文中的表达方式。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学习效率,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的线索。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宝岛台湾

2、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人民血脉相连,始终是一家人。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词语的用法,对课文一和课文二的理解。2教学难点:(1)本课两个句型的用法。(2)表示“赞美与自豪”的表达方式。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肃、慨、敞、哺”的读法、写法及用法。2掌握重点词语“整理、数一数二、感慨、宽敞”的用法。3学习本课句型。(l)我喜欢看书,所以看完书正好把书整理一下。(2)不说别的,就说开学发新书吧,她把封面有点脏的书留给了自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重点词语的用法。2重点句型的实际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一:同学们,请

3、大家说一说,自己曾经帮助别人的一件事。2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不认识的字、词用铅笔画出来。(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字。2学习重点词语。(1)整理:动词。表示使有条理有秩序。如:整理资料、整理房间、整理账目。近义词:收拾。例句:请你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一下。书桌上太乱了,我要整理整理。(2)数一数二:动词。形容突出、名列前茅。例句:阿里木的跑步速度在我们班是数一数二的。新疆的葡萄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3)感慨:动词、名词。表示有感想、有感而发。如:令人感慨、心中的感慨等。例句:我心中有无限感慨。他的行为令人感慨。(4)宽敞:形容词。形容宽大、宽绰

4、。如:宽敞的教室、宽敞的房间。例句:学生们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看书。这间房子很宽敞,可以坐100人。老师在讲解词语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图示,情景理解,动作示范,实物展示等。3学习句型:1我喜欢看书,所以看完书正好把书整理一下。“正好”,形容词,意思是正合适(指时间、位置不前不后,体积不大不小,数量不多不少,程度不高不低等)。例句: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呢。这双鞋我穿正好。他的个子很高,正好可以打篮球。2不说别的,就说开学发新书吧,她把封面有点脏的书留给了自己。“不说”,表示“先不说、暂不说”。意思是抛开这方面的情况,引出下句要说的主要内容。例句:不说别人,就说你自己也没有按时来呀!不

5、说班里的活动了,就说学校的活动,他也是积极参加的。用替换的方法进行句型训练。(三)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做课后相对应的练习题。老师也可以自己编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做。(四)小结本节课内容。最好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例如:这节课我们学了哪几个生字、生词?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付、沃、妖”的读法、写法及用法。2掌握重点词语“哺育、付出、不久、高超、迫近”的用法。3学习课文一。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词语的用法。2对课文一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老师自己设计问题。)(二)讲授新课。1导入。2学习生字。3学习重点

6、词语。4学习课文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一。朗读课文可以采取四人或两人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完成熟读课文的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最好采用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课文一的内容是按情景对话的方式设置的。学习时,我们要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谈话的内容或主题来理解课文。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班会上,苏老师给大家提出了什么建议?(2)张新认为艾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艾尼有什么爱好?(4)苏比努尔说的这位同学是谁?有什么特点?(5)王华让大家猜的是谁?(6)阿依仙和王华是怎么互相帮助的?(7)艾山为大家写了什么?写的是谁?(三)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可以做相对应的

7、教科学课后练习题,也可由教师自编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做。(四)小结本节课内容。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作小结,之盾老师进行总结。(五)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1)背诵课文一。(2)朗读课文二。2书面作业:把每个生字、词语抄写三遍。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迫、裂”的读法、写法和用法。认识生字“坠”。2掌握重点词语“断定、早日”的用法。3学习课文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词语的用法。2对课文二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听写学过的词语或背诵课文一。)(二)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同学们,大家听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的姑娘呢?2大家知道祖国宝岛台

8、湾有座著名的山叫什么名字吗?你对台湾还有哪些了解?(三)讲授新课。1学习生字。(1)迫:半包围结构,走之旁。指接近。如:迫近、逼迫、迫降、迫使等。比较:追。(2)裂:上下结构,衣字底,上边是列。意思是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如:分裂、破裂、裂开、裂口等。比较:列、烈。2学习重点词语。3学习课文二。(四)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二。2书面作业:(l)抄写生字、词语各三遍。(2)抄写课文二中你所喜欢的句子。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所学句型。2巩固学习课文一和课文二。二、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课内容。(教师可以抽查学生们背课文的情况。)(二)讲授新课。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2再

9、读课文二,理清本课段落层次。(l)先按自然段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课文二分析。第一段:(第1自然段)很久以前,生活在武夷山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二段:(第2-5自然段)女儿为了除妖苦练本领,最终除掉了妖魔。第三段:(第6-8自然段)大海把母女俩分开,她们日夜思念着对方,最后分别变成了岩石和大树。3中心思想。本文以传说的形式讲述了武夷山和阿里山的故事。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人民同根相连,始终是一家人。4做一些句型的拓展练习,再次巩固句型。5做教科书中的练习。课后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进行,也可采取各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先由学生自己作总结,然后老师进行总结。(四)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背诵课文一和课文二。2书面作业:做教科书中的相关练习。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1完成教科书中的听力练习。2围绕课文一和课文二的话题,拓展课文内容。3真实交际训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课文内容拓展。2口语交际。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导入新课。教师放录音,全班同学一起做听力练习。(三)课文拓展。1请你讲一讲,我们身边有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学。2你还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吗?(四)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