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862414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 案课题:咬文嚼字授课对象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重 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难 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训练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活动及时长安排二次备课一、导入请你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黄庭坚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为什么你会这样选择,请说

2、明原因。明确:“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可见文字的运用需要我们细细斟酌,今天我们深入咬文嚼字学习作者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

3、、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三、解题1、咬文嚼字本身的含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文章赋予它的含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总结: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4、,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四、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用文中的话回答)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五、再读课文,深入分析(一)、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明确: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 苏轼惠诗“套板反应”(二)、文章选这些实例各自说明了哪些“道理”?1、有关文字修改郭沫若改字(通

5、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王若虚改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贾岛“推敲”(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你认为

6、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2、有关联想意义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7、“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3、小结作者运用实例: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六、引申探究,

8、拓展训练学习“炼字”的方法。更漏子 温庭筠玉香炉,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赏析“空”字的妙处。空在句中指“没有”。写出了雨滴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直到天明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 语文“炼字”三步曲: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释字意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点作用七、作业布置练习一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时间5分钟)组长综合答案写在答

9、题板上,交流学习。(按归纳的方法作答)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三步曲:释字义、绘景象、点作用)明确: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练习二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示例: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示例: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八、板书设计 郭沫若改字 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 王若虚改句 不同意味 贾岛“推敲” 不同意境 咬文嚼字 苏轼惠诗正面 联想意义 “套板反应”反面教学反思:(3分钟)(2分钟,借助多媒体体)(5分钟,学生要做好预习,熟读课文)(2分钟。)(3分钟)(15分钟,交给学生,分组完成)(10分钟,练习)(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