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技术图样.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65403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技术图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的技术图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的技术图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的技术图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的技术图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技术图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技术图样.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的技术图样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常见的技术图样章节: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二节 常见的技术图样课 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3)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绘制(识读)简单的三视图。(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2)形成科学的空间

2、三维思维方式,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二、教学重点(1)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2)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三、教学难点: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阅读法、练习法。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要介绍了正投影法、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及展开,形成三视图的方法、绘制三视图的图例。首先,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绘图和识图的前提。其次,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最后,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

3、”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在教材的结构上,本节占用的篇幅较长,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学习完了设计表现图之后,更进一步掌握绘制简单的技术图样的方法,并且能够提升对常见的技术图样的能力。2. 设计理念设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展现自己技术思想的过程,如何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如何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如何捕捉有用的技术信息,反映了一个人的技术交流能力,这也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 教学策略设计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

4、成。因此,教师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利用幻灯片演示,压缩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目标的实施。在自主尝试绘制模型三视图的活动中,体验、感悟绘制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绘制草图表达设计构思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绘制三视图的技能。4.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初一和高一已经接触到了三视图,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学科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此外,学生已有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

5、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光凭想象难于理解图形,长时间听教师授课也会感到乏味。因此用课件形象地展示立体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不至于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学生已学了草图的绘制,加上以前的美术基础,对于学习本节书的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空间立体感还较差,学习过程中肯定会碰上困难。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教师应注意进行积极地引导。六、教学准备多媒体 三角尺等多媒体教学系统与传统的自制教具相结合。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就地取材(用粉笔盒作为正方体)、铅笔,三角尺,圆规、圆柱、圆锥

6、、球等。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科学技术交流中,经常用技术图样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技术图样经常用来进行交流吗?学生:学生互相交流,并回答,教师总结。教师:有一种图样,它可以表达物体的形体结构,以图样的形式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三视图”。新课教学:教师:本课时主要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三块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今日今天的第一个主题:正投影法。(一) 正投影法(二) 教师: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影子需要那些条件?(三) 学生:互相讨论,自由回答。(四) 教师:教师以投影仪

7、的光作为光源,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屏幕上的影子,总结影子的形成要素。教师:以幻灯片展示影子的形成,使学生对影子的形成有充分的了解。在电灯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这里灯光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射线,平面称为投影面,这种得到形体的投影方法,称为投影法。1投影法: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投影平面进行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通过课件演示两种投影法:中心投影法: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物体上后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平行投影法:平行光线投射到物体上后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图片展示视图的投影过程。2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例1请同学们画出圆锥体、

8、足球、圆柱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教师分别拿圆锥体、足球、圆柱体在屏幕前作实物展示。)(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例2请同学们快速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学生在草稿纸上解答: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学生:这两个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一模一样。教师: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一般要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形状?图片分析引导学生说出:不能,一般需要是三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由此过渡到三视图的学习。(二)三视图的形成教师: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画出同一个物体的正投影,具体投射到哪三个面上,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1三

9、面投影体系的建立(课件展示):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平面构成一个三面投影体系,它们分别叫:正立投影面、侧立投影面、水平投影面;正立投影面与侧立投影面的交线定为Z轴,侧立投影面与水平投影面的交线定为Y轴, 正立投影面与水平投影面交线定为X轴,三个面的交点定为原点O。2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教师用硬纸板箱子做一个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平面构成一个三面投影体系,把一个长方体模型放在这个投影体系里演示)从不同方向投射物体,在正立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正视图;在上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把侧立投影面往左打开,把水平投影面往下打开,就得到了一个物体的三视图,三个视图分别分布在平面直

10、角坐标系的1、2、3三个象限里。(大屏幕演示展开图)教师:大家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三视图,想一想长方体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长、宽、高)如何? 学生观察思考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师生一起总结:主视图和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度,而且长对正;主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而且高平齐;俯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宽度,而且宽相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归纳起来9个字: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是以后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牢牢记住!3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例3:球、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师生一起分析画图)例4:棱柱的投影(师生一起分析画图)正六棱柱由顶面、底面和六个侧棱面组成。正六棱柱的顶面、底面为水

11、平面,在俯视图中反映实形。 例5: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纸上画出下面物体的三视图(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思考:如果没有规定主视的方向,我们在画图的时候应该怎么来确定主视的方向呢?教师:画三视图的时候,一般选择最能反映物体主要形体特征的一面来作为主视面,同时要考虑作图的方便。例6: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纸上补全其它视图。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画图的时候,发现有不可见的轮廓线怎么办?学生:可见的轮廓线画成实线,不可见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教师:大家想一想,在画图的时候怎样实现宽相等呢?学生:用尺来量。教师:用尺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教师:我们可以利用45度辅助线来帮助作

12、图。(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利用45度辅助线来实现宽相等。)这是一种在画三视图的时候非常实用的方法,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学生活动):在白纸上利用刚才老师介绍过的方法重新画一遍该物体的三视图。(三)三视图欣赏教师展示汽车的三视图。学生:特别好奇。教师:从三视图上能不能看出物体的大小?学生:不能。教师:怎样才能从三视图上得到物体的大小?学生:标注尺寸。教师:三视图标注尺寸后,即可以体现形体的结构特征,又可以体现形体的大小,实际的三视图都标有尺寸,下一节课我们就学习形体尺寸标注。课堂小结:回顾今天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三视图:画物体的三视图

13、时,要符合如下原则:位置: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四)课堂练习1.以下视图中最适合作主视图的是( )。 A. B. C. D. 分析:三视图中的主视图要能准确反映物体的主要形体特征。2.补充完成下列三视图 3.根据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并请四位学生到黑板画出各自组的形体的三视图,教师评讲。(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29页第1、2题。八、反思大部分学生在本节课中基本能掌握课标要求,但小部分学生想象能力不够,未能完全理解。本课时若结合具体的教具使教学形象化,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支撑,还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容易脱离重难点。在前部分教学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方能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但由于中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较高,好奇性强,在后部分教学通过采用学生动手绘制,并认真观察,这方面应注意积极引导其有利的因素进行组织教学。课堂上形体的模型如果能再多些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弥补学生想象力欠缺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