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说课.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67109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典诵读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典诵读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说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字经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内容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是二年级经典诵读三字经,在我校校本课程中属于节选的第四部分经文,安排在下学期第五至八课时进行教学,分4课时,今天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本节课学习的是“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为学者,必有

2、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2、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进一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并力争背诵三字经从“为学者”到“至治平。”(2)、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小学、四书,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并力争背诵三字经从“为学者”到“至治平。”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

3、以及古代儿童读书的程序,学习方法。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二、说学情基于我班学生年龄小,学生受识字量、阅读量的限制,所以学习内容和形式也有所限制。三、说教法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三字经的内容,通过动画故事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发思考,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通过诵经典、品经典、背经典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通过背诵已经学过的经文,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二)学习经文内容这一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引读,指名读,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男女生接龙读等形式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助合作,达到正

4、确、流利、有节奏地诵读经典的目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最后再带着感情诵读经文,使得学生能初步有感情地朗读经文,背诵经文。(三)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谈这节课学习三字经的收获或者想法,我们要学习黄香孝敬父母长辈,学习孔融懂得兄弟之间要礼让友爱,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受到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二是学习儿歌谦让歌,通过拍手谣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真正地指导学生的“谦让”行为。(四)总结在这里教师再一次提醒孩子们对于“谦让”“友爱”要说到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通过重复学习经典的口号,让学生记住学经典的目的。五、教后反思我的这节课我通过唱经典、诵经典、品经典、看经典、说经典等多种手段,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实现了快乐诵读经典。整节课体现了双有效十个字的教学模式,即:积极、深思、互助、成长、快乐。本节课的缺陷:1、没有考虑学生已经基本会读的现状,教学重点不应以读为主,要以理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想法为主。这一点没有做到以学定教。2、学生谈“通过读经文知道了什么”的时候,要知道学生把话说完整,如:我通过读*,知道了*。3、拓展延伸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实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