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69618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波的折射和反射.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线路中均匀性开始遭到破坏的点称为节点,当行波投射到节点时,必然会出现电压、电流、能量重新调整分配的过程,即在节点处将发生行波的折射和反射现象。,通常采用最简单的无限长直角波来介绍线路波过程的基本概念。任何其他波形都可以用一定数量的单元无限长直角波叠加而得,所以无限长直角波实际上是最简单和代表性最广泛的一种波形。,下面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1)有限长直角波(幅值为U0,波长为lt):可用两个幅值相同(均为U0、极性相反、在时间上相差Tt或在空间上相距lt(=vTt)、并以同样的波速v朝同一方向推进的无限长直角波叠加而成,如图6-4所示。,(2)平顶斜角波(幅值为U0

2、,波前时间为Tf):其组成方式如图65所示,如单元无限长直角波的数量为n,则单元波的电压级差 ,时间级差 。n越大,越接近于实际波形。,一、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入射波 , 折射波 , 反射波 ,,此时在线路1,总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u1=u/1+u/1 i1=i/1+i/1 线路2的总电压与总电流分别为 u2=u/2 i2=i/2 根据边界条件,在节点A处只能有一个电压和一个电流,即: u1A=u2A i1A=i2A,电压折射系数电压反射系数 二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1+= 随 与 的数值而异,和之值在下面的范围内变化,A点的折、反射电压如下,(1)当Z2=Z1时, 1, 0;电压的折射波等于入

3、射波,而反射波为零,即不发生任何折、反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均匀导线的 情况。 (2)当Z2Z1时, 1, 0;此时电压折射波将大于入射波,而电压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号,叠加后使线路1上的总电压增高。,二、几种特殊端接情况下的波过程,(一)线路末端开路,发生全反射,开路电压加倍,电流变零。 电流发生了负的全反射,线路末端开路相当于Z2的情况。此时2, 1;因而:u22u1,u”1u1。,(二)线路末端短路(接地)(图6-10) 线路末端短路(接地)相当于Z20的情况。此时0, 1; 负的全反射,电流加倍,电压为零,(三)线路末端对地跨接一阻值R=Z1的电阻(图6-11),行波到达线路末端A点时完全不

4、发生反射,与A点后面接一条波阻抗Z2=Z1的无限长导线的情况相同。,三、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一个节点上接有多条分布参数长线和若干集中参数元件。见图6-12,电压反射波,已知电流源(例如雷电流)的情况,采用电流源等值电路更加简单方便。,入射波必须是沿一条分布参数线路传输过来,适用于节点A之后的任何一条线路末端反射波未达到A之前,彼德逊法则的适用范围:,若要计算线路末端产生的反射波回到节点A以后的过程,就要采用后面将要介绍的行波多次折、反射计算法。,例6-1 设某变电所的母线上共接有n条架空线路,当其中某一线路遭受雷击时,即有一过电压波U0沿着该线进入变电所,试求此时的母线电压Ubb。

5、,解:由于架空线路的波阻抗均大致相等,所以可得出图6-15中的接线示意图(a)和等值电路图(b)。,易得,所以,或者,由此可知:变电所母线上接的线路数越多,则母线上的过电压越低,在变电所的过电压防护中对此应有所考虑。当n=2时,UbbU0,相当于Z2 Z1的情况,没有折、反射现象。,(一)波穿过电感 Z1 L A u1 L A 2u1 Z2 u2 Z1 Z2 (a) (b) 图616 行波穿过电感示意图和等值电路图,解得上式可得电感L时A点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为: (6-25) (6-26) 式中L回路的时间常数=L/(Z1+Z2) 没有电感时的电压折射系数= 2Z2/(Z1+Z2) 可见电压折射

6、波u2的幅值为 u1,与没有串联电感时相同;无限长直角波穿过L后,其波前将被拉平,变成指数波前,其最大陡度出现在t=0瞬间。 电压折射波的波前陡度为: max=2Z2u1/L,由,(二)波旁过电容 u1 A A Z1 Z2 Z1 i1 C 2u1 C Z2 u2 (a) (b) 图6-17 行波旁过电容示意图和等值电路图,由图6-16(b)可以看出:u c=u2, 因而可写出下面的回路方程 (6-31) 解上式可得 (6-32) (6-33) 式中 c -回路的时间常数 =Z1Z2C/(Z1+Z2),比较式(6-25)与式(6-32)以及式(6-26)与式(6-33)可知:如果L= C,即L=

7、CZ1Z2,则它们完全相同。即此时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产生相同的折射电压和折射电流。 由式(6-33)可知电压折射波的波前陡度为 (6-34) 可见直角波旁过电容,其波前也将变成指数波前,最大陡度出现在t=0瞬间。,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行波穿过电感或旁过电容时,波前均被拉平,波前陡度减小,L或C越大,陡度越小。 在无限长直角波的情况下,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对电压的最终稳态值都没有影响。 从折射波的角度来看,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作用是一样的,但从反射波的角度来看二者的作用相反。 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都可以用作过电压保护措施,它们能减小过电压波的波前陡度和降低极短过电压波的幅值。,小 结,电压折射系数 ,电压反射系数 ,二 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 线路末端开路时,发生全反射,开路电压加倍,电流变零。 线路末端短路时,发生负的全反射,电流加倍,电压为零。 线路末端对地跨接一阻值R=Z1的电阻时,行波到达线路末端A点时完全不发生反射,与A点后面接一条波阻抗Z2=Z1的无限长导线的情况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