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71580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 内生五邪与防治【优选内容】.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内生五邪,1,严选内容,概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内生五邪”(内五淫)。,2,严选内容,与外感六淫的区别,一为病源于外感邪气,一为无外感,纯属内伤; “内生五邪”无“内暑”之说,暑邪纯由外感受; 外感六淫是病因,“内生五邪”是病机。 与外感六淫的联系 “内生五邪”在症状表现上有些类似外感六淫的症状,但不完全相同。,3,严选内容,一.风气内动,(一)含义 由于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因症状类似外感风邪的急骤、动摇多变之性

2、,故名“风”,与肝的关系最密切,故又名“肝风内动”、“内风”。,4,严选内容,(二)成因,阳气过于亢盛,阴不制阳; 阴血虚衰,不能制约阳热,使阳气相对亢盛。 (三)病机特点 阳气亢盛,升动无制。 (四)主症 出现动摇、多变、迅急的表现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抽搐,头胀痛,耳鸣等。,5,严选内容,(五)分类,1.肝阳化风 原因:情志抑郁、恚怒 耗损肝肾之阴 过劳 病机特点: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升而无制,亢而化风。 病性: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头痛如掣,眩晕欲仆,上肢麻木,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或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6,严选内容,2.热极生风(热盛动风),原因:邪热炽盛,燔灼肝经,煎熬阴液,使筋

3、脉失养。 病机特点:邪热亢盛,化而为风。 病性:实证为主。 临床表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目睛上吊,角弓反张等。,7,严选内容,3.阴虚动风,成因:热病后期损伤阴液; 久病、大病后暗耗营血或津液。 病机特点:阴液枯竭,筋脉失养,变生内风。 病性:虚证。 临床表现:筋脉挛急,肌肉颤动,手足蠕动,兼见阴虚内热症状(五心烦热,精神倦怠,形体消瘦,目陷皮槁,潮热盗汗,舌干红少苔)。,8,严选内容,4.血虚生风,成因:心脾亏损,生血不足; 失血过多; 久病暗耗营血。 病机特点:血虚,筋脉失养,变生内风。 病性:虚证。 临床表现:肢体麻木不仁,爪甲苍白,手足拘挛或屈伸不利,头晕目眩,舌淡脉细等

4、。,9,严选内容,5.血燥生风,成因:久病、大病后耗损津血; 生血不足; 感受温热燥邪,耗伤津血。 病机特点:津血枯少,化生内风。 病性:虚证。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肌肤甲错,皮肤搔痒,游走不定,或有脱屑。,10,严选内容,6.痰瘀生风,成因:素体痰湿偏盛; 饮食不节,嗜肥甘,聚湿生痰。 病机特点:痰瘀阻络,气血逆乱,局部失养,化生为风。 病性: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形胖体倦嗜卧,气少,痰多,或肌肤不仁,半身不遂,或猝然昏仆,肢体抽搐,语言蹇涩,口角歪斜等。,11,严选内容,二.寒从中生,(一)概念 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弥漫的病理状态,又称“内寒”

5、。 (二)成因 与心肺脾肾关系密切,尤其是脾肾两脏阳气虚少,使全身失去温养。,12,严选内容,(三)病机特点,阳虚 温煦失职阴寒内盛 气化减退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 (四)临床表现 一派寒冷虚象畏寒肢冷,面色爪甲白,痰多而清稀,小便清长,尿频,大便泻泄,或水肿,舌苔润白,脉沉迟,腰腹或四肢关节冷痛,倦怠嗜卧等。,13,严选内容,外寒与内寒的关系,内寒 外寒 区 临床表现 虚而有寒,以虚为主 实寒证 别 病理特性 是病机变化 是外感寒邪 联 素体阳虚或阳虚内寒之人,易招致外寒侵犯; 系 外寒损伤阳气,日久易致内寒,14,严选内容,三.湿浊内生,(一)概念 由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

6、导致水湿痰浊积滞的病理状态,又称“内湿”。 内湿的产生与脾的关系最密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成因 素体肥胖,痰湿过盛; 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阳; 肾阳虚,累及脾阳不振。,15,严选内容,(三)病机特点,脾失健运,湿浊内生 (四)临床表现 主症为湿阻中焦的症状:脘腹胀满,纳呆,口腻或泛甘味,身重困倦,苔厚腻; 湿滞下焦: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或带下多; 湿犯上焦:首如裹,胸闷,咳嗽,咳声沉闷,痰多; 湿滞经脉:肢体沉重酸楚,屈伸不利,关节肿胀; 湿犯肌肤:水肿,皮薄光亮或皮色晦暗,尿少。,16,严选内容,(五)内湿和外湿的关系,内湿 外湿 区 临床 脾虚加水湿停聚的 实证,水湿停聚肌

7、别 表现 表现(水湿停于全身) 肤、经络 病理 是病机变化 是外感病邪 特性 联 外湿伤脾,脾失健运,易生内湿; 系 内湿素盛,脾气/阳虚,易感外湿,17,严选内容,四.津伤化燥,(一)概念 人体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以干燥枯涩失润为特征的病理状态。(刘完素:“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二)成因 久病耗伤阴液; 热邪伤阴或湿邪化燥伤阴(郁而化燥); 大汗、大吐、大泻、亡血、失津后; 五志过极,化火伤阴。,18,严选内容,(三)病机特点,津液亏少,燥热内生,全身组织、孔窍失润。 (四)临床表现 主症为干燥失润的表现口鼻咽干,唇焦目涩,肌肤皮毛干燥,甚至脱屑、起皮、皲裂

8、、脱发;舌干少津有裂纹;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等。 特点:以肺、胃、大肠为多见 肺燥:鼻咽干,干咳少痰或咳血,胸痛; 胃燥:口干唇焦,舌干红无苔,胃痛、胃胀; 肠燥:便秘。,19,严选内容,内燥与外燥的关系,内燥 外燥 区 临床 以脏腑孔窍失润 以外感肺卫表证 别 表现 特征 为特征,秋季多见 病位 肺胃大肠多见 肺卫多见 病理 是病机变化 是外感病邪 特性 联 外燥不解,伤津后易生内燥; 系 内燥,津亏,易感外燥,20,严选内容,五.火热内生,(一)概念 由于体内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而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21,严选内容,(二)分类,1.实火(

9、火热实证) 【成因】 邪热亢盛化火(气有余便是火); 邪郁化火(外感六淫化火;病理性代谢产物郁而化火);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病机特点】阳气亢奋,火热内扰。,22,严选内容,【临床表现】,全身性的阳盛火热症状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大汗,舌红苔黄,脉洪数,尿短赤,大便结,神昏狂躁; 局部火热上炎的症状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糜烂; 胃火炽盛:齿龈红肿疼痛,口干,口臭,唇焦,消谷善饥; 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心烦急燥,目赤红肿,耳鸣,胁痛; 胆火炽盛:口苦,耳聋耳鸣。,23,严选内容,2.虚火(火热虚证),【成因】 年高精亏,阴虚; 热病日久,火热伤阴; 久病大病后伤阴,阴不制阳,阳亢而化火。 【病

10、机特点】 精血亏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化火。,24,严选内容,【临床表现】,全身性虚热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盗汗,颧红,口渴,尿少,舌红绛少津,脉细数; 局部性虚火 胃肾阴虚火旺:牙/咽痛,齿龈肿痛,齿衄,口干唇焦; 胃阴虚火旺:胃脘嘈杂,烧心感,干呕; 肾阴虚火旺:骨节红肿、痿软,腰膝酸痛,遗精,早泄,月经少或经色暗红。,25,严选内容,外火与内火的关系,内火 外火 区 病因 内伤为主 外感为主 别 临床 以肾肺胃肝等脏腑 以外感症状为主 表现 内在热象为主 病位 五脏皆可见,病位 以肺卫表证多见 在里 病理 是病机变化 是外感病邪 特性 联 外感生火会传里,引动脏腑生内火; 系 火

11、热内盛之体易感外火。,26,严选内容,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27,严选内容,第一节 养生,28,严选内容,一.养生的含义,养生,又名摄生,保生,道生,即采取适当措施来调养身心,增强体质,却病延年。,29,严选内容,二.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大法“天人合一”:在整体观指导下,顺应四时、天地、阴阳来调整身心。 中医养生特点:整体调摄,形神兼养 具体原则如下:,30,严选内容,(一)顺时(自然)养生,顺时养生,指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及社会环境变化,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调养身心。,31,严选内容,(二)形神兼养(养性、锻炼),形,指形体、脏器、组织;神,指生命活动机能。 调形养生,

12、指通过各种锻炼来调养形体与神气,使身形健壮,机能旺盛。 调神养生,要保养神气,使神气宁静、恬淡、顺畅,以利于全身气血和调,精神健康,正气旺盛。 形与神俱,才有生命与活力;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兼备,才能健康长寿。,32,严选内容,(三)护肾保精养生,精藏于肾,保养肾中精气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养精之法具体如下: 节欲; 运动保养(叩齿,咽唾,提肛,导引气入丹田); 食疗、药补(鹿茸、羊狗肉及其外肾、胡桃肉、海龙海马、桑寄生、杜仲、胎盘、龟、鳖、地黄、枸杞、百合、龙眼、桂圆、银耳等)。,33,严选内容,(四)调养脾胃养生,调养后天之本是养生的重要法则,具体方法如下: 饮

13、食有节; 起居有节,适当劳动; 情绪稳定; 食疗、药补(人参、白术、山药、茯苓、扁豆、莲子、大枣、灵芝、蜂蜜、鱼、黄精、粳米、甘草、高粱米、黄芪、樱桃等)。,34,严选内容,第二节 预防,35,严选内容,一.未病先防,(一)含义:未病先防,指在未病前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具体方法如下: 保养正气,提高抗邪能力(顺应自然,调神,护肾,锻炼,生活起居有节,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防止病邪侵害(远离病源,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36,严选内容,二.既病防变,(一)含义:疾病发生后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二)具体方法如下: 早期诊治 防止传变(截断传变途径;

14、先安未受邪之地) 防止复发,37,严选内容,第三节 治则,38,严选内容,一.基本概念,(一)治则: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是确立治法的依据,是纲领; 治法在一定的治疗原则下的具体治疗措施,是治则的具体化。,39,严选内容,二.基本治则内容,(一)总则治病求本 含义: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本阴阳。 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病理:阴阳失调。,40,严选内容,(二)内容,1.正治与反治 【正治】 含义:逆疾病证侯性质而治的一种治则(逆治)。 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症状与体征)与疾病本质一致。,4

15、1,严选内容,临床应用:,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用寒凉药或寒法治疗。 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或温法治疗。 实则泻之实证表现邪实有余之象,用攻邪泻实法治疗。 虚则补之虚证表现出虚损之象,用补益法治疗。,42,严选内容,【反治】,含义:顺从疾病假象(外在症状)而治的一种治则(从治)。 适用范围:疾病征象与本质不一致。,43,严选内容,临床应用:,寒因寒用用寒凉药或寒法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以寒治寒)。 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或温法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以热治热)。 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或通法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实假虚证(以通治通

16、)。 塞因塞用用补益药或补法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虚假实证(以补开塞)。,44,严选内容,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证侯,抓住本质而治疗的治则,其本质都是逆治。反治法,“反”的是假象,而真正的是治疗真象(即“本”)。,45,严选内容,2.治标与治本,含义:“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来说明疾病变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矛盾,“标”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或次要矛盾。如: 正气:本 病因病机:本 旧病、原发病:本 邪气:标 症状体征:标 新病、继发病:标 针对标本关系的治则有三:,46,严选内容,急则治其标标病甚急,若不及时解除,将危急病人生命或影响本

17、病的治疗,故采取急救措施先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病不急时,当求本而治。多适用于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稳定期。 标本兼治本病、标病同时存在,且二者并重时,采用标本兼治之则(具体运用时,要根据标、本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47,严选内容,3.扶正祛邪,1.含义: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一种治则。 祛邪:祛除体内邪气,以达到邪去正复、恢复健康的目的的一种治则。,48,严选内容,2.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正气足则邪自去; 邪去则正安。 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49,严选内容,3.临床应用:,(1)单纯的祛邪与扶正 祛邪:适用于实证(以邪实为主要矛盾,正气不虚)。 扶正:适用于

18、虚证(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邪气不盛)。,50,严选内容,(2)二者分先后用,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证。正气虚衰,不耐攻伐,故先补后攻。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的病证;或邪气异常盛实,不攻除病邪则正气难以恢复的病证(先攻后补)。,51,严选内容,(3)扶正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证。临床应用要分清主次。 以正虚为主: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以邪盛为主:祛邪为主,兼以扶正。,52,严选内容,应用扶正与祛邪的注意事项:,扶正要防止困邪用补药要防止过早、过久、过量; 祛邪要防止伤正用攻药要适时、适量。 张景岳:“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用泻

19、之法,贵乎先缓后急,及病则止。”,53,严选内容,4.调整阴阳,1.含义:针对阴阳的偏盛偏衰,补偏就弊,促进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使疾病痊愈。 2.内容: 损其偏盛:适用于阴阳偏盛的实证实则泻之 如:阳盛则热(实热证)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实寒证)寒者热之。,54,严选内容,补其偏衰:适用于阴阳偏衰的虚证虚则补之,a)根据阴阳对立制约法制订的补法: 阴虚则热(虚热证)滋阴清热(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则寒(虚寒证)温阳散寒(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55,严选内容,b)根据阴阳互根法制订的补法:,阴中求阳:适用于阳虚证,在以补阳药为主的同时,适当佐以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

20、穷; 阳中求阴:适用于阴虚证,在以补阴药为主的同时,适当佐以补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绝。,56,严选内容,c)阴阳双补:适用于阴阳俱虚的病证。,d)回阳救逆:适用于阴阳亡失的病证。,57,严选内容,6.调理精气血津液,1.含义:针对精气血津液失调病机而确立的治则,用于恢复精气血精液的生理功能、促进气血津液之间的协调关系。 2.内容: (1)气病治则补气、调理气机 气虚则补:脏腑功能衰退,抗病力低下补气为主; 气滞则疏:气机郁滞行气疏导为主; 气陷则升:气虚下陷升提中气为主;,58,严选内容,气逆则降:气机逆乱降气为主;,气脱则固:气虚而致虚脱、暴脱以补涩收敛为主; 气闭则开:气机内闭不出开窍

21、通闭为主。,59,严选内容,(2)血病治则补血、调理血运,血虚则补:血液亏少,濡养力下降补血; 出血则止,血脱则固:血液急性、大量丢失止血,并益气固脱(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慢性出血当从本而治,防止止血留瘀); 血寒则温,血热则凉:血液过寒过热宜温经散寒通络/清热凉血和血。,60,严选内容,(3)气血同病治则气血同治,气病治血,血病治气,如: 气虚重在补气,佐以补血; 血瘀重在行气,兼以活血; 出血宜益气固摄生血; 气逆降气和血。,61,严选内容,(4)调理津液,滋养津液 祛除水湿痰饮 (5)调精 填精:用于肾精亏虚证 固精:用于肾气不固证 疏利精气:用于气滞精瘀证,62,严选内容,7.三因制宜,

22、1.含义: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在治疗疾病时,根据不同的天地阴阳环境、季节、地区、及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制订出适宜的治法与方药。,63,严选内容,(1)因时制宜,含义: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的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的原则。 应用: 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温热的药应避开温热的气候,以免开泄太过、温热太过而耗气伤阴(如夏不用附桂、麻黄); 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寒凉药应避开寒凉的气候,以免寒凉太过而损伤阳气(如冬不用石膏、知母)。,64,严选内容,(2)因地制宜,含义: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的原则,即五方异治。 应用: 西北之地高、寒、干燥,人腠

23、理致密,体质壮实,其病多内伤或外寒内热:用药辛温,或散外寒、清里热,药量宜重; 东南之地低、暖、潮湿,人腠理疏松,体质柔弱,其病多外感、内寒或痈疡:用药苦寒、内敛阳气,或温内寒,药量宜轻。,65,严选内容,(3)因人制宜,含义: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方药与治法的原则。 应用: 体质:强弱、寒热有别 阳盛、阴虚之体宜寒凉,慎用温热; 阴盛、阳虚之体宜温热,慎用寒凉。,66,严选内容,年龄:,老人多虚证多用补法,慎用攻下,药量宜轻; 小儿生机旺盛,气血未充,脏腑娇嫩,生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迅速忌投峻攻,少用补益,药量宜轻。 性别: 妊娠期慎用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及有毒药物; 哺乳期慎用有毒药物; 月经期慎用活血、破瘀、苦寒药物。,67,严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