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8871599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32 卷第 2 期河池学院学报Vol 32 No 22012 年 4 月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Apr 2012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研究王娜(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摘 要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巴马县旅游产业区分为盘阳河流域、赐福湖片区、百魔洞等景区、长寿村屯聚落四大区域,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多品种、多色彩、多层次相结合,乡土树种优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风景林营造的策略,以提升巴马瑶族自治县( 以下简称巴马县) 自然风景资源的品味,增强其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关键词风景林; 营造; 旅游产业区; 巴马中图分类号

2、F592.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 9021( 2012) 02 0078 06作者简介 王娜( 1979 ) ,女,河南邓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旅游规划与开发。1 巴马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1. 1 巴马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桂西北,红水河的支流盘阳河穿城而过,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1。巴马旅游起步较早,20 世纪 90 年代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巴马休闲养生,这个时期巴马旅游处于自发的状态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迫切愿望,巴马县作为世界长寿之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进入 21 世纪,随着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

3、会战的完成,巴马的可进入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巴马旅游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 年,广西区旅游局以巴马为重点推出广西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精品线路。近年来,休闲养生需求的上升、带薪休假的逐步推行,为巴马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巴马县接待旅游人数已经由 2000 年的 4. 88 万人次增至 2010 年的 146万人次,增长了 302。多倍1. 2巴马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格局巴马县的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盘阳河流域,盘阳河自百魔洞至赐福湖三十多公里的干流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轴线,根据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河沿河旅游发展规划,巴马县4。盘阳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

4、局为: “一带一城,七大基地,十三个旅游景区,八大长寿村聚落”一带: 以盘阳河自百魔洞至赐福湖三十多公里的干流为主轴线,融合盘阳河秀丽山水与地域特色文化、长寿养生文化,开发以养生度假、游览体验、康体休闲为重点的岸上产品及以观光为重点的水上产品两个系列,形成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沿河黄金旅游线。一城: 以巴马县城为旅游信息与服务中心,利用服务资源集聚、旅游活动集散和独特的长寿文化魅力,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游客集散功能建设商、住、娱、购、食等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使其成为盘阳河旅游和形象展示的窗口。七大养生基地: 百魔洞养生度假基地、巴盘长寿养生基地、百鸟岩养生度假基地、甲篆旅游服务基地、坡腾旅游服务

5、基地、龙洪养生基地、赐福湖养生度假区等七大养生度假基地支撑盘阳河旅游高端养生格局。78十三个旅游景区: 百魔洞景区、明山生态景区、平安乡村生态景区、万福洞景区、桃花源景区、百鸟岩景区、百马画廊乡村生态景区、云盘山山地休闲景区、定马山地生态休闲景区、盘阳廷旧坡利农业观光园、罗旁山景区、九候山景区、马鞍山景区等十三个旅游景区,丰富盘阳河旅游内涵。八大长寿村聚落: 包括坡月、松吉、平安、甲篆、百马、坡腾、盘阳、赐福八大长寿村聚落。2 巴马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的必要性巴马县拥有世界级的长寿旅游资源,但同时,巴马县也是广西境内裸露石山面积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区5 6,域之一 。随着巴马知名度的不断扩大、

6、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巴马旅游。为了提升巴马县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品味,使之与世界级的长寿旅游资源齐头并进,增强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有必要对巴马旅游产业区实施有计划的风景营造计划,使巴马绿起来,美起来。3 巴马县旅游产业区林地保护及风景林营造巴马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主要在盘阳河流域、赐福湖片区、百魔洞等十三个旅游景区、长寿村屯聚落四大区域开展。3. 1 巴马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营造的原则3. 1. 1 乡土树种优先、突出地方特色原则选择的树种应突出当地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点,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品种,与绿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本研究所选取的风景林营造树种均是适宜在巴马县生长的广西乡土树种。3.

7、 1. 2 多品种、多色彩、多层次相结合的原则在遵循森林群落结构自然演替规律的前提下,全面绿化,重点美化,树种搭配实行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做到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为 1 1,乔木与花灌木比例为 1 3,树木与草坪比例为 1 0. 6,景区绿化树种4的比例应根据景区的性质、功能确定。实施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层次丰富的区域植物群落。同时做到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阴性与中性相匹配的原则、规则式与自然式合理配置原则,形成类型结构多样、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在季相景观上做到“春花、夏叶、秋果、冬枝”合理配置原则,形成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在风景林营造中,以7。绿色为基调色彩,各个景观

8、分区通过季相变化突出个性色彩3. 1. 3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对主要景点、设施的植物景观进行精心配置,强调点、线,兼顾面上,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变化丰富的绿色空间。3. 1. 4 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长效与短效、观赏与经济、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融森林生态学、植物学和园林学于一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体现所选树种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3 2盘阳河流域风景林营造盘阳河流域的风景林营造以保护好现有农田、山地森林为前提,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乡土树种,对盘阳河两岸、旅游景区及旅游服务设施周边区域和旅游公路的两侧进行重点绿化美化。3. 2. 1 盘阳河两岸的风景林营造

9、盘阳河两岸的风景林营造,应在盘阳河现有河岸植被基础上,遵循秋色叶树种、常年异色叶树种、观花观果树种与花卉植物合理配植的原则,选用刺竹、撑篙竹、水同木、垂柳、刺桐、凤凰木、楹树、木棉、枫香、乌桕等高大乔木、竹子和桃花、狗牙花、野牡丹、野蔷薇等花灌木对盘阳河两岸进行景观改造。盘阳河两岸的山峰以石山为主,土层薄、土壤贫瘠,森林覆盖度低,主要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的措施,并增加一些树形优美、花色鲜艳的石山树种,如在山脚种植木棉、黄皮、榕类、火焰花等,在山腰和山顶种植肥牛树、蚬木、任豆、银合79欢、海南椴等,增加石山地区的森林覆盖度,防止石漠化。3. 2. 2 原生态乡村田园景观改造盘阳河两岸大面积种有

10、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主要以绿色为主,缺少色彩的变化。可按季节引导旅游区内农民种植水稻、油菜、油葵、桑叶、莲藕、蔬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营造盘阳河沿岸的观光农业带。油葵的观赏性强,可作为农业观光带的重要内容,即可采用“稻 + 油葵”、“玉米 + 油葵”模式,利用冬闲田地种植油葵; 也可采用春季种玉米、秋季种油葵、冬季种植油菜的种植模式。利用两岸现有的水塘、河边的滩涂地种植莲藕。形成春观绿色的禾苗和青纱帐,夏观红色、白色的荷花,秋观金色稻浪和油葵,冬观黄灿灿的菜花和油葵的四季田园景观。3. 2. 3 沿河车行道的绿化美化该区域内车行道两旁的树种选择以美化环境、整洁公路为主旨。同时,考虑一定程度的隔

11、音消尘、防风8,吸毒等功能 。可每隔 10 15 m 种植树冠整齐、树形高大、花色鲜艳的乔木 选择的树种有黄梁木、火焰花、蝴蝶果、木棉、樟树等。形成树冠整齐、浓荫遮蔽的景观,丰富道路绿化系统。同时,加强道路上下边坡地被与灌木的覆盖,以免造成水土流失。3. 2. 4 旅游码头的绿化美化旅游码头绿化美化既要形成供游人纳凉休憩的空间,又不能遮挡游人观看湖面和山体的视线。选择高大浓密的乔木和低矮的花灌木进行配置,可选择的植物有荫香、木棉、火焰花等,再配置三角花、山茶花、杜鹃等花灌木。3. 2. 5 自然村屯的绿化美化结合居民点的建筑布局,加强村屯、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种植黄皮、龙眼、樟树、番石榴、香椿

12、、枇杷、杨桃等经济、果木树种。禁止砍伐石山山脚周边的林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增植火焰花、木棉、银合欢等观赏树种,丰富村屯的绿化树种和林相景观。3. 3 赐福湖片区风景林营造3. 3. 1 片区外围控制保护区域为改善该片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可视范围的景域空间效果,可在外围设立控制保护区域,其范围为东至巴马与大化的县界、西至赐福大桥、南面和北面为赐福湖的迎水一面坡所围合的空间( 除度假中心建设范围以外) 。该区域的林地为国家级的生态公益林区域,严格按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措施实施,采用造、封、管、护、抚相结合,尽快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严禁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和与旅游无关的设施或项目。3.

13、 3. 2 风景林营造、改造该片区现有植物景观单一,为丰富植物景观的季相、层次和色彩,可对现有的马尾松、速生桉、杉木等人工林采取小面积块状的方式改造为风景林,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尽快营造风景林。可选择的植物有: 椎类、稠木、樟树、米老排、榕类、枫香、山乌桕、马占相思、竹类、刺桐、木棉、大花紫薇、火焰花等。3. 3. 3 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的绿化美化( 1) 车行道绿化美化。对该片区新建、改建的车行道进行绿化美化,及时恢复沿线植被。选择台湾相思、阴香、木棉、木莲、枫香、夹竹桃、小叶女贞、红背桂及小糠草、两耳草、狗牙根等植物,形成乔灌草搭配的复合生态景观。( 2) 步道绿化美化。选择桂花、含笑、瑞香

14、、刺桐、白玉兰、杜鹃等树形优美的植物对游览步道进行绿化美化,形成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乔灌花搭配的植物景观系列。( 3) 旅游服务设施的绿化美化。根据旅游设施的功能性质,选择树形优美、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营造景观优美的绿色空间。可选择的植物有: 秋枫、银杏、香樟、木莲、桂花、木棉、吊丝竹、佛肚竹、含笑、火焰花、80山茶花、重阳木、栀子、白玉兰、木樨榄等等。3. 4 长寿村屯聚落风景林营造3. 4. 1 长寿村屯周边山林的景观改造长寿村屯周边的山地多以石山为主,植被条件差。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应积极营造风景林和生态林,改善现有的森林植被,积极培育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可选择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生

15、态防护功能兼顾的石山植物,营造乔、灌、藤、花搭配,高低错落,常绿与落叶相间,季相丰富,观形、观花、观叶相结合的库区植物景观,丰富水上游览的视野空间,同时亦能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供选择的乔木树种有银合欢、茶条木、顶果木、石梓、海南椴、狗骨木、枫香、蚬木、金丝李、香椿、酸枣、菜豆、任豆、肥牛树、降香黄檀、榕类植物等,花、灌木有木棉、火焰花、金银花、三角花、玉叶金花、炮仗花、紫薇、大花紫薇、红杏、桂花等植物,经济果木林有: 桃、李、柿、柚、山葡萄、黄皮、万寿果、杨桃、枇杷、龙眼、芒果等,竹类植物有吊丝竹、苦竹、麻竹、绿竹、篙竹、甜竹、杂交竹等。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当地的用地条件,采用片植

16、、块植、带植、散植、孤植相结合,形成自然、丰富的景观。3. 4. 2 长寿村屯内的绿化美化长寿村屯作为旅游区的重要观光点,它的绿化美化尤为重要。根据地形、建筑布局、住宅间距等实际情况,规划在房前屋后种植马尾松、五针松和桂花,配植桃、李、枇杷、杨梅、柿子、竹子等经济果木; 村道两侧可适当种植杨梅、柿子、桂花、香樟。对村屯周围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禁止随意砍伐房前屋后的林木。通过整体绿化和重点美化,营造环境优美的村寨环境。3. 5 百魔洞等十三个旅游景区风景林营造3. 5. 1 “面”上风景林营造“面”上风景林营造的重点是各个景区内游人视线可及的区域。面上的风景林营造要求在优化地域生态环境的前提

17、下,同时考虑各景区的建设内容及景观效果的时空变化需要,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各植被带上观花、观叶树种的面积,使其形成一定的视域景观群体效应。对景区内的山地,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见缝插针”地孤植、丛植及片植观花、观叶、观果的植物。可选择的树种有:观花树种: 木莲、木兰、含笑、玉兰、红花荷、红花油茶、山茶花等;观叶树种: 五针松、马尾松、泡桐、红叶乌桕、枫香、盐肤木、火力楠、山楂、檫木、鹅掌楸、小叶红豆等;观果树种: 银杏、柿子、苹果、石榴、杨梅、油桐等。下层植物可种植杜鹃类、野牡丹、映山红、野蔷薇、玉叶金花、山茶花等本土山花植物。3. 5. 2 “线”上风景林营

18、造“线”上风景林营造主要指的是道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及沿水边的绿化美化,其种植的原则是成线、成带种植。( 1) 车行道两侧的风景林营造。根据各个景区车行道两旁的地形地貌和现有植物,在适当的地方种植高低错落,富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树种。在选择树种时应考虑景观特色、除尘和净化环境的需要。公路的绿化美化应该与公路的建设同步进行,上下边坡植草覆盖,以免水土流失,并尽快恢复沿线植被。在公路两侧,规划沿路相间、规整地种植乔木或乔灌木,配成高低错落、富于季相变化的风景绿化带。在公路上方,在充分利用现有林木的基础上,通过封山育林,形成自然式风景林景观。在林缘空地或转折处点缀耐荫花灌木及观叶乔木,形成枝叶茂密、林荫遮道

19、、道转景变的优美山林之道,以丰富沿途景观。可选择的绿化树种有荫香、枫香、五针松、香叶树、山楂果、鸡爪槭、三叉苦、毛竹、撑篙竹等,林下种植杜鹃、野牡丹、山茶花、垂丝海棠等花灌木及各种草花。各个景区入口停车场前的公路沿线以农田为主,规划在道路两旁列植树形优美的杨树、香樟、银桦、广西木莲等乔木,同时要避免绿化植物对农作物的影响。81( 2) 游览步道两侧风景林营造。游览步道是各个景区内连接各个景点的经脉,其绿化要与景点的意境相吻合,选择突出景区景点意境的特色树种,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在充分利用路旁现有乔灌花草的基础上,对一些杂乱灌木、棘丛和病虫腐朽的植物进行改造,同时添植与周围基调相协调的植物,

20、以不遮挡游人观赏周围自然山水风光为宜。可选的树种有酸枣、楠木、罗汉松、毛竹、撑篙竹、紫叶李、鹅掌楸、樟树、野牡丹、杜鹃等。( 3) 溪流两岸的风景林营造。各个景区内的溪流,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规划选择本地乡土丛生竹和垂柳、水杉、池杉等进行绿化,地形陡峭地段种植根系发达的灌木以防水土流失。3. 5. 3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绿化美化( 1) 入口停车场。入口停车场是各个景区对外交通的连接点,它的绿化既要满足遮荫和除尘的生态要求,又要营造迎宾的氛围。规划在停车场内按车位的布置,规则地栽植冠大叶茂的香樟和荫香,下层配置树丛花坛; 在停车场周围及其旁边建筑的周围种植具有吸烟除尘功能的桂花、罗汉松、

21、夹竹桃、女贞等树种,再配以杜鹃、含笑、黄杨等花灌木,营造优美的入口环境。( 2) 餐饮设施。可在各个景区的餐饮设施附近不规则地种植具有吸油烟、吸尘能力强的植物如女贞、荫香等,同时种植海南椴、玉兰、黄梁木、火焰花、圆叶乌桕等观形、观花、色叶树种和佛肚竹、金丝竹、碧绿竹等观赏类竹子,配以红背桂、含笑、桂花、红山茶等花灌木,形成色彩丰富、轻松幽雅的就餐环境。( 3) 住宿设施。结合住宿设施建筑的布局,利用对景、分景、障景等手法,使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和意境构设含蓄有致。在保留现有树木的基础上,重点配植桂花、鹅掌楸、紫叶李、罗汉松、广玉兰、香樟、山茶及竹类植物,点缀含笑、茉莉花、栀子花等花灌木以及花卉

22、、盆景和草皮,形成清幽雅致的住宿氛围。4 讨论广西巴马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的营造对于提升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旅游资源品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巴马县的旅游资源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各旅游景点和当地人的居住点没有明确边界,甚至很多村民居住点,如长寿村屯本身就是旅游景点。因此巴马县旅游产业区风景林的营造与保护需要所在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何使风景林的营造和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投身其中,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韦良,蒙子良 广西导游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 395.2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R. 南宁: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

23、院,2008.3刘云洋,毛金凤 . 浅谈广西巴马旅游的文化营销J. 旅游市场,2009,(11) : 75 77.4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河沿河旅游发展规划R. 南宁: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2011.5李甫春 . 桂西老区开发新论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50.6赵涛 .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旅游区域环境分析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23( 2) : 230 233.7陆瑛,段渊古 . 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风景林营造以河津市九龙公园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1) : 72 74,153.8叶碧华,张鑫华 . 东源县主要植被类型与生态风景林营造模式J. 广东林业科学

24、,2004,20( 3) : 68 71.( 下转第 87 页)82The 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Tourism ResourcesLI Sen( Guangxi Eco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4,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urg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red tourism r

25、esources,thisarticle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tourism resource by emphasizing its benign inter-action with traditional resources,multiplicity of tourism products,participation of tourism programs,connec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evolutionary base tourism resources,

26、combination with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build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pagation of theme imagesKey words Gu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收稿日期2012 01 05责任编辑刘景平( 上接第 82 页)The Study of Building the Landscape Forest of Tourism Area in BamaYao Autonomous Minority of Gu

27、angxiWANG Na( Guangxi Eco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4,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this thesis divides the tourism areas of Bama into four big areas suchas Panyang River area,Cifu Lake area,Baimo cave and Longevity villages residential area Adopt

28、ing the methods of combining the point,line,surface,and also combining many varieties,colors and multiple levels and using the way of firstly choosing native tree varieties,it appropriate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the landscape forest,ai-ming to enhance the taste of the tourism scenery resources in Bama Yao autonomous minority county ( short for Bama county as follows) and strengthen it attraction in tourism marketKey words landscape forest; building; tourism area; Bama收稿日期2012 03 03责任编辑刘景平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