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73683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优质材料】.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治疗理念的转变,1,专业资料,主要内容,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双心医学 我国双心疾病现状及危害 双心疾病的识别和筛查 心血管疾病的双心治疗,2,专业资料,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辞典 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 希波克拉底认为,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医疗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医学的概念,3,专业资料,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机械论医学模

2、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 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医学模式及其发展,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医学模式:,4,专业资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认识人类健康和疾病为 主要特点的医学模式 是美国纽约Rochester医学院医学和 精神病学教授Goerge L. Engel 于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 尽管几十年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 质疑和挑战,但越来越多的学者

3、 倾向于接受这一模式,5,专业资料,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特点,整体论(holism) 把人看作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整体 把人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 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系统存在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各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和依赖 健康和疾病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层次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多元论 病因方面:疾病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 治疗和保健方面:多种方法产生综合作用,6,专业资料,心血管疾病治疗理念的转变,Lipid deposit to inflammatory response 从注意脂质沉积到炎症反应 Lumin

4、al stenosis to vulnerable plaque formation 从重视管腔狭窄到易损斑块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 从重视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 Psychocardiacology 从关注心脏到关注双心,7,专业资料,心身问题与双心疾病,181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oth 提出的心身(mindbody)概念,8,专业资料,双心医学的概念,双心医学(psychocardiac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相关性,即研究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

5、以及控制这些心理疾患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9,专业资料,主要内容,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双心医学 我国双心疾病现状及危害 双心疾病的识别和筛查 心血管疾病的双心治疗,10,专业资料,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第五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摘自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版全球疾病负担,精神障碍/自杀,11,专业资料,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医院各科室心理障碍发病率,摘自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2,专业资料,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心内科门诊常见病 、 心内科门诊患者分析,REF: 刘梅颜,胡大一.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

6、08年4月第47卷第4期,n=347,13,专业资料, 89%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焦虑或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发生率(86%)明显高于抑郁(56%),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布,REF: 刘梅颜,胡大一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8年4月第47卷第4期,14,专业资料,心内科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心血管疾病继发精神障碍 患者经历的急救、手术等的打击,以及患病后的多种不适应 对疾病预后的不了解,不知情 精神障碍相关的“心脏病症状” 躯体不适或躯体症状,但无相应躯体患病的证据 医源性的“情绪问题”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发病率高 心内科就诊患者40存在心理障碍,刘梅颜

7、.双心医学.2008;37-45. 胡大一.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15,专业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有术前焦虑者占55.3% 国外研究显示,715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一年的随访期内合并焦虑症状者占75.6,合并抑郁症状者占81.4 国内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最近调查显示: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为29.8,抑郁发生率达43.6%,REF: 周意丹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4) : 263. Damen NL J Affect Disord,2011,134:464-467 韩立宪.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82-85 张金国.中华行为

8、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8;17(2): 123-125 2010,19:929-931,CAGPCI与焦虑抑郁,16,专业资料,调查表明起搏器手术前: 72.6%的患者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不了解 81.7%的患者担心手术中的并发症 60.9%的患者担心术后丧失劳动能力 65.8%的患者担心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与焦虑抑郁,17,专业资料,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疾病的联系,抑郁和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 抑郁和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转归 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吴文源.双心医学.20

9、08;25-32.,18,专业资料,冠心病合并情绪问题预后差,19,专业资料,20,专业资料,21,专业资料,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发生机制,22,专业资料,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发生机制,23,专业资料,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发生机制,24,专业资料,25,专业资料,主要内容,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双心医学 我国双心疾病现状及危害 双心疾病的识别和筛查 心血管疾病的双心治疗,26,专业资料,心血管合并心理问题的双心患者,顽固性高血压 反复发作的心绞痛 心脏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起搏器 难治性心力衰竭 难以解释的心脏病症状,27,专业资料,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过度担忧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

10、震颤) 大汗、口干 坐立不安 呼吸急促,抑郁心境 无价值感 罪恶感 自杀观念,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消化系统症状 注意力障碍 易激惹 精力减退,抑郁与焦虑症状相互重叠,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2.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

11、995; 56 (Suppl 2): 1013,28,专业资料,29,专业资料,30,专业资料,心内科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症状,31,专业资料,32,专业资料,焦虑抑郁筛查常用量表筛查及诊断流程,33,专业资料,34,专业资料,35,专业资料,对于伴发情感障碍的患者,国外其识别率约为15%25% 在国内对门诊两年内连续就诊的1673例病人做调查,按WHO的诊断标准,在这些患者中,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为9.7%,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有84.1%被诊为内科疾病 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而内科医生未经专业的心理训练,识别能力有限所致,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36,专

12、业资料,37,专业资料,心血管医生目前面临的问题,患者不宜被识别,容易误诊、漏诊 患者不能正确对待精神心理问题 西药副作用较大,患者不耐受 西药价格偏高,38,专业资料,主要内容,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双心医学 我国双心疾病现状及危害 双心疾病的识别和筛查 心血管疾病的双心治疗,39,专业资料,双心疾病的治疗原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理治疗 如冠心病的治疗,中药:心可舒等,40,专业资料,心理治疗非药物治疗,41,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 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 消除病理

13、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41,专业资料,42,专业资料,43,专业资料,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关注用药安全性,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年服药,患者更关注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药物经济性对患者也有一定的影响 用药时关注药物安全性72.58% 用药时关注药物经济性12.90%,Ref:周素娟等.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代护理.2006,12(25): 2353-2356,44,专业资料,精神药物与心脏药物的相互作用,45,专业资料,中西医结合为双心防治临床提供更多选择,46,专业资料,胃肠道功能与情绪相互影响 (2)(3)(4),肝胆,脾胃,葛根,三七,丹参,木

14、香,山楂,丹参入心、肝经 三七入肝、胃经 葛根入脾、胃经 木香入脾、胃、胆经 山楂入脾、胃、肝经,改善不良情绪,(1)王新华等.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 (2)薛一涛等.情绪因素对健康人心血管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初探.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5); 395-397 (3)王秀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情绪改善与心理支持治疗.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81-1882 (4)王铁秋等. A及B型行为心绞痛患者的抑郁情绪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3);228-230,沃华心可舒片“双心”基础,“双心”疾病在中医中属于怔忡、虚劳和郁症范

15、畴,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沃华心可舒片是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中首选用于“双心”研究的的药物,其组方科学、配伍严谨,方中五味药材:丹参、葛根、三七、山楂、木香,其中木香为治气之总药,调理一身之气,对焦虑、抑郁、紧张情绪疗效明显;现代药理中也指出,木香含有挥发油成分,可以松弛平滑肌,缓解焦虑紧张情绪。,47,专业资料,心可舒临床优势,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胸闷、胸痛、心悸、 气短等症状 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祖国医学:木香为治气之总药(1),调理一身之气,对焦虑、抑 郁、心烦、易怒等症状疗效明显 现代药理:木香含有挥发油成分(2),可以松弛平滑肌,缓解焦 虑、抑郁、紧张情绪 可减慢心率,减少早搏

16、发生率 不含冰片及虫类药,不伤脾胃,薄膜衣片,不含糖 纯植物组方,多为药食同源药材,安全性较好,长期服用安全,耐受性好,上市三十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中医药学刊2006,24(2):375-376,48,专业资料,临床实践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N=78,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名及诊断制定标准,轻中度抑郁情绪诊断标准参照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 治疗方法:两组给与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心可舒片(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片 tid,连续服用8周 有效:50%HAMD减分率 无效:HAMD减分率25

17、% 金玉玲,心可舒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2(10),1289,49,专业资料,临床实践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与治疗前比较 P0.05,*,*,*,*,*,陈伟等心可舒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03,PF:生理功能 RP:生理职能 GH:总体健康 BP:躯体疼痛 RE :情感职能,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4片 tid,临床观察16周,n=85,(SF-36),50,专业资料,51,专业资料,小 结,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改变治疗理念和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双心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双心患者的识别率低,未实现规范治疗 心血管病患者使用精神类药品,关注用药安全性,中西医结合为临床提供有力补充,52,专业资料,53,专业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