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74195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俄汉语义认知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关键词:隐喻性判断句;语义;认知价值取向;俄汉对比一.引言莱考夫和约翰逊于1999年出版的体验哲学一书中明确的提出了体验哲学的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强调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互动性,在这一过程中,隐喻推理发挥作用,使得大部分的抽象思维转化成为抽象概念。概念和意义在语言层面上反映为语义。隐喻通过范畴映射实现语义的生成,其基本结构外显为本体与喻体同现的判断句。刘佳和刘世理首次提出隐喻语义

2、认知价值取向;这一概念,是因为隐喻最能反映出语言中的人本因素,隐喻语义的认知具有主观因素,并通过判断构式实现隐喻语义认知的价值取向;(刘佳2018:48)。我们认为,所谓隐喻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即隐喻映射过程中人主观地对语义进行凸显、补充以及删减,使得语义显现出正负价值的趋向。本文将隐喻的句法和语义整合为隐喻性判断句;,旨在通过对比俄汉隐喻性判断句中本体的语义变化,分析两种语言在语义认知价值取向上的异同。二.隐喻性判断句的界定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判断是思维的产物。我们通过最基本的判断对现实场景及实物进行识解,这一过程在语言中表现为判断句。吕叔湘给判断句下的定义是:判断句解释事物的涵义或者判辨事物的

3、异同。;(张和友2012:2)其原型构式为:A+判断词+B,该结构通过A和B的语义对比关系来表达判断。判断词作为联项连接判断主项(A)和判断谓项(B),是判断的标记。汉语中该判断词为系词是;,俄语中作为判断词的一般为系词;和;。在判断句中A是被判断的对象,B是对A作出的判断,其内容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隐喻性的。在描述性判断句中,A、B两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能是等同关系、分类关系、存在关系、诠释关系和合适关系。(石毓智2010:460)而我们所说的隐喻性判断句则不符合上述逻辑关系。在隐喻性判断句中,A、B两者跨越一般逻辑及分类框架的鸿沟,用系词是;搭起桥梁,在两个平行的范畴之间创造超常连结。其

4、原型构式为:A+系词+B。其中A、B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二者归属不同范畴,且两者在某一语境中具有某种联系。例如:(1)人类的脑子是个无尽的宝藏。(2)(时间就是金钱)。应该注意的是,汉语判断句中判断词是;不可替代、不可省略。而俄语判断句的表现形式除上述加判断词的原型句式之外,还可省略判断词,使用标记性符号;代替判断词,或者是无判断标记的简单句形式。三.隐喻性判断句的语义认知价值取向生成机制近年来,语言学界对隐喻的主观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魏在江从隐喻表达说话人情感、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以及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认识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隐喻的主观性(魏在江2007:6)。徐盛桓通过构建隐喻生成理解意识感受性

5、;理论模型,描述了隐喻的思维过程。他提出了隐喻的悖理性;概念,即隐喻不可能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但会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描述世界里。(徐盛桓2017:10)隐喻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工具,将分属不同范畴的两种事物基于某种相似性超常地连结在一起,这种相似性不一定是客观层面的相似,还有可能以认知主体的心理体验为基准,即主观层面的相似性,如心理相似和创造相似。其中心理相似是指由于文化、思维、心理体验等因素使人认为某些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我们把隐喻的这种人本主观性和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性关系视作隐喻性判断句的语义认知价值取向的生成机制。四.基于隐喻性判断句的俄汉语义认知价值取向对比及认知阐释以本体为家(家庭)/;的隐喻性判断句为例:莱考夫于1987年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这一概念,ICM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型结构,ICM包括四种认知模型:命题模型、意象图式模型、隐喻映射模型、转喻映射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