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74308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本章提要,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 第三节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分析,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第一,它是指政府为满足财政支出的资金需要而必须进行的筹资活动。 第二,指公共部门(政府)为财政支出的需要,从家庭、企业(私人)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财政收入的作用,收入作用 调节作用,获取提供公共产品资金,二、财政收入分类,财政收入的类别 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类别,按所有制形式划分 按部门划分 按产业划分 按缴纳形式划分:税、利、债、费等 按财政体制划分:中央本级和地方本级 按纳入预算与否: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财政

2、收入的形式,税收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债务收入 非税收入 转移性收入,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结构,描述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绝对数指标 描述年度财政收入的总量,相对数指标: 描述年度财政收入占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3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财政收入规模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的最基础和最综合的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来源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 国民收或国民生产总

3、值多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分配政策决定了社会的剩余价值(M)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分配政策进一步又决定了财政集中资金占剩余价值(M)的比重。 分配制度往往直接体现了一国的分配政策,从而决定了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占有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又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故价格的变动会引起财政收入的增减。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引起价格上升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

4、、价格总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真实财政收入:指名义财政收入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的实际财政收入。,真实的或实际的财政收入增长率 名义财政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2、引起价格上升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通货膨胀税:指政府财政通过一种价格再分配机制,取得了一部分额外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结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所有制结构:以国有经济为主 地区结构:以东部地带为主,第三节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含义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财政收入的合理数量,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

5、系,经济发展决定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财政收入规模 发展越快,效益越高,财政收入规模增长越快 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结构 不同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财政收入格局 生产力地区布局决定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 所有制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财力大小决定宏观调控能力 财力大小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保障,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分析,我国财政收入构成示意图,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制度外收入,税收,收费,预算内,预算外,政府收入,图4-1 我国财政收入构成示意图,一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含义和现状,(一)、概念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

6、团体为履行和代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收取、提取、筹集和安排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二)预算外资金的范围,1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 2主管部门按规定或者经批准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 3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以前的社会保障基金; 5其它按地方政府规定应当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三)预算外资金的特点,预算外资金具有专用性、分散性和法定性三个特点。,(四)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和现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后,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性开始把原来预算内的一部分收入,放到预算外管理国家财政资金开始分为预算内

7、和预算外两部分,这才形成了预算外这个特殊的范畴。 十年动乱时期,预算外资金迅速膨胀,例如:1976年已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35.5%。 1978年以后,预算外资金发展很快,1993年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前,曾一度几乎与预算内资金的规模不相上下。,2003年预算外资金增长变化的四个特点,(1)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1992年比1978年增长11倍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110.7%名符其实的成为国家的“第二预算” (2)预算外资金历年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金的严重分散 (3)从预算外资金结构看,一是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居主要地位,以近几年变化趋势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部分

8、增长较快,比重上升。地方财政管理的部分绝对数和比重下降的幅度都较大 (4)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散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生产资金为消费基金,化公为私等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2、 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3、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4、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 5、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三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税费改革是指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 因此,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 、税费改革应以中央政府做起 、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1978年以来预算外收入变化情况,财政收入的合理数量,财政收入合理数量的确定方法 因素分析法 图形法,因素分析法 财政收入/国民收入=剩余产品率财政集中率 最优财政收入量的确定 V的必要增长量 生产单位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事业等所需的资金 国家从M中集中的数量,图形法:拉弗曲线 以美国经济学家拉弗的名字命名 一条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税率可带来最大税收的点是A.,超过点A , 税收随着税率的提高而下降,小于点A,税收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