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75282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背景:以“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为契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对课文有所了解,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理清了层次,本课时立在

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以读促思”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2、积累反义词和“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类似的神话故事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方法:从本课神话故事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课

3、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及抓题眼,导入新课1.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认识他们吗?(幻灯片1出示)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幻灯片2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1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你真会概括!)2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谁知道课文中哪句话,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汇报,幻灯片3出示此句)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师板书:中心句,生齐读)3. 这个句子太长

4、了,谁能把它缩短一些?就剩下“谁干了什么”就行了。(盘古创造了宇宙。)看到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盘古怎么创造宇宙的?宇宙之前是怎样的?)4. 评价:你真会提问题;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和小组交流体会。注意方法提示哦。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想象画面。(20)1、设问导读一:美丽的宇宙之前是怎么样子的呢?哪个组来回答第一题?生:我们组来回答第一题,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我从混沌一词中体会到宇宙很黑师:什么叫混沌?(非常乱)(看不清、分不清)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

5、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灯出示: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选择解释1)师启发指导朗读2、设问导读二:有一天,盘古醒了,它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生:我们组来回答第二题,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我从抡体会到盘古很使劲。师:什么是抡起?谁来做个抡起的动作?(区别抡与拿)师:谁来读这句话?谁来评价?齐读这句话,要把盘古很使劲的样子读出来。师:只听生:一声巨响!师:混沌一片的东西生:渐渐分开了。师:轻而清的东西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重而浊的东西,

6、生: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幻灯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师:仔细观察这个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4对反义词)(轻是重量轻;清是清澈,不浊的意思)(渐渐 慢慢 缓缓 近义词)师:这些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混在一起,就是(混沌一片),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更加了解了混沌的意思。师: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形成的过程写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在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语。女同学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要读出天地慢慢形成的样子。生分角色齐读句子。师:同学们,盘古一斧头就把天地劈开了,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板书:

7、开天辟地)2、 学习第三自然段师:盘古为创造宇宙,还做了什么?生: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看老师写字。(板书:顶天蹬地)顶天蹬地是什么样的?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师:谁能根据他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顶天立地)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印在我们心间,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老师问你,你要说实话,感觉怎么样,累吗?(生:好累!)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叫你做上一天都难,可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一百天过去了,盘古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接)就

8、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一万年,十万年,盘古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3、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又做了什么?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生:我们组来回答,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这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2) 师:盘古的身上发生了那些变化?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3)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创造美丽的宇宙。幻灯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师:(指着屏幕)看,这段话多美,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

9、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同桌合作读书,一个读写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个读它变成了什么的部分。(指几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师指导朗读。(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画读读。这样吧,老师把红色送给男孩子,黑色送给我自己,绿色送给女孩子,一起去读读其中的美。)(5)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他的(),变成了()的()。(6)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

10、,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为什么?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化成万物)(5)齐读最后1自然段。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1自然段。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抒发情感。(5)1、师:所以,我们说(指着课题)盘古开天地。谁能说说,这里的“开”指(创造)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幻灯出示:_的盘古,我想对你说:“_”3.老师这还有一首古诗,出示“我多想”,齐读诗歌。五、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引领课外。(2)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世上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这个故事都是真的吗?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2、师:对,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幻灯出示:经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推荐书目: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这些神话故事找来读读,好好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板书设计:18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