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理论.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75289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证券化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资产证券化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资产证券化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产证券化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资产证券化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产证券化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证券化理论.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汉字部件构造 :氵千口,活,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章介绍资产证券化的理论。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掌握资产证券化的原理。,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内容安排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原理,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一)资产的定义 几种定义 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 一项资产所体现的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其直接或间接带给企业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是企业经营能力中的部分生产能力,也可以采取可转换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减少现金流出的能

2、力,诸如以良好的加工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资产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经济学家的定义: 费雪:资产是所有可导致收入增加的东西。,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的定义和分类,本课程的定义: 资产是能够给其所有者带来可预期的未来经济收益的能力。 理解该定义的关键点: (1)收益性最本质的含义 (2)风险性未来的不确定性 (3)产权明确性明确所有者 (4)非消费性拥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而不是通过消费获得效用。 (5)多样性资产具有多种形式。,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二)资产的

3、分类 1、根据资产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根据资产变现的速度,可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的定义和分类,3、根据资产在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4、根据资产与所有者分离情况,可分为主动资产和被动资产。,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的定义和分类,5、根据资产的价值形态不同划分 从价值形态对资产的划分,四种资产的形态并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同一资产可以以不同的价值形态存在。,资产的价值形态,证券资产,信贷资产,实体资产,现金资产,证券资产,信贷资产,实体资产,现金资产(M1),第二章 第一节

4、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的定义和分类,现金资产 即人们手持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现金资产是资产运营的起点和终点。 实体资产 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实体资产的运作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信贷资产 债权资产和负债。 证券资产 指各种有价证券,包括权益类证券和债务类证券,或分为基础证券和衍生证券。,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二、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一)资产运营的定义 从企业的角度考察资产运营的概念: 狭义的概念:资产运营是通过产权经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广义的概念:指公司对其可以支配的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产增值目标的过程。,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二、资产运

5、营的一般模式,从整个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定义: 资产运营是以价值为中心的导向机制,它以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为基础,通过资产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实现资产最大化增值的目标。,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二、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二)资产运营的特点 1、资产运营是以价值为中心的导向机制,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产最大化增值为目标。 2、资产运营的对象是资产的四种价值形态。 3、资产运营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强调资产价值形态变换的便利性。 4、资产运营实际上是一种资产结构优化的过程。资产价值形态的结构包括空间、时间和风险结构。 5、资产运营的收益主要来自资产优化组合后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6、的增加,即资产价值的提高。,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二、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是投资银行学的基础理论。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图示:,实体,证券,现金,信贷,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广义的资产证券化: 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现金资产证券化。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广义资产证券化循环图:,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

7、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证券化: 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主要形式有: 1、股票发行与上市 2、债券的发行与上市 3、不动产证券的发行与上市 4、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行与上市,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 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资产支持证券(ABS)以及担保债务凭证(CDO)。,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

8、证券资产证券化: 将证券作为基础资产,以该证券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现金资产证券化: 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证券投资将现金转换为证券的过程。,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三、资产运营一般模式中的资产证券化,我国在银行间市场的试点共两批。首批共发行三单产品,分别是建行、国开行在2005年至2006年推出的,总规模为130亿元。 截至2008年11月,三年的时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总额约为668亿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了19单,而同期债券市场规模达19万亿元。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资产证券化产

9、品占债券市场的比重在20%以上。,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四、资产证券化趋势,(一)资产证券化趋势的含义 指在资产运营中,越来越多的资产采取证券这种价值形态,经济日益以证券为媒介运行。资产证券化作为资产运营的世界性趋势,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四、资产证券化趋势,(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微观动因 1、从投融、资双方来看 资产证券化过程实质上是对被证券化资产的特性(期限、流动性、收益和风险)进行重新分结合组合的过程,也是金融工具由初级向高级进行深加工的过程。 通过资产证券化,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偏好和需求,提高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效用。,第二章 第一节

10、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四、资产证券化趋势,2、从金融中介机构角度看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和专业化金融服务,成为金融中介竞争的新手段。 3、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 监管的压力促使证券化参与各方为了规避管制而突破传统模式,进一步寻求新的证券化方式;政府的推动则是资产证券化能突破制度、法律上的约束,促进证券化的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四、资产证券化趋势,(三)资产证券化的宏观动因 1、促进了资产运营的分配效率 资产运营的分配效率是指通过价格调节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能力。 (1)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一种将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有效识别和细分的机制,是定价更准确,价格信号更有效。 (2)资

11、产证券化为资产运营主体根据不同的需求,分散和有效转移风险提供了条件,便利了投、融资活动。,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四、资产证券化趋势,(3)资产证券化一方面通过扩大投资者的资产选择集,充分动员储蓄、发掘资金来源,加快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速度,降低了转化成本;另一方面,适应了融资者的需要,使投融资双方的交易地位都得以改善。 (4)资产证券化通过对政府监管的规避,打破了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促进了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第二章 第一节 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四、资产证券化趋势,2、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资产运营的操作效率 资产运营的操作效率是指资产运营能通过最小化成本达到资产配置的最优状态。 从整个社会

12、的角度看,资产运营的成本就是金融中介的运作成本,资产证券化对其作用是: 第一,改变了传统的不适应资产运营趋势的金融组织、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促进竞争。 第二,有效地改善了金融交易的信息条件,即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精髓 是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而不是以资产为支撑,即资产证券化所“证券化”的不是资产本身,而是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因此,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是资产证券化理论的核心原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资产的

13、定价 资产的风险/收益分析,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案例: 1998年,美国摇滚歌星大卫波威在其演艺生涯中创造的300首歌曲的未来出版权和录制权收入进行了资产证券化。,(一)资产的定价 资产估价的三种方法: 1、现金流贴现估价法 一项资产的价值等与该资产预期在未来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的现值总和。 适用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部分证券资产证券化(尤其是稳健型证券投资基金)。,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2、相对估价法 根据某一变量,如收益、现金流、

14、账面价值或销售额等,考察同类“可比”资产的价值,借以对一项新资产进行估价。 适用于实体资产证券化。 3、期权估价法 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来估计有期权特性的资产的价值。 适用于证券资产证券化中的衍生品估价。,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二)资产的风险/收益分析 资产的风险/收益分析是从风险得到补偿的角度,来计算一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率,从资产估价的角度看,该收益率就是资产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因此,资产的风险/收益模型在证券化中的作用就是用来确定证券化资产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 在资产估价时,风险/收益模型主要是用在现金流贴现估价法中,在对比估价法和期权估价

15、法中也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不能对资产的风险/收益进行分析,就无法用现金流贴现法来估价。,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思考问题: 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只要你提供现金流可预期的、稳定的资产,我就可以将它资产证券化。”该段话蕴含了什么原理?,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信用增级原理,风险隔离原理,资产重组原理,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一)资产重组原理 资产重组是资产的所有者或支配者为实现发行证券的目标,根据资产重组原理,运用一定的方式与手段,

16、对其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与组合的行为。,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1、资产重组原理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来实现资产收益的重新分割和重组,是从资产收益的角度来进一步对现金流进行分析。,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2、资产重组原理的一般内容 (1)最佳化原理 通过资产重组使基础资产的收益达到最佳水平,从而使以资产为基础发行的证券价值达到最大。 (2)均衡原理 资产的原始所有人、策略投资者以及将来的证券持有人的利益协调,至少应该保持原有的均衡不被破坏。,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

17、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3)成本最低原理 降低资产重组的操作成本。 (4)优化配置原理 按照“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趋于一致时,资产投入的效益就达到最优化状态。,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二)风险隔离原理 风险隔离原理是根据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的密切相关性,对资产风险的重新分割和组合理论。,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1、风险隔离原理的核心思想 核心内容是在资产证券化中,如何通过隔离基础资产的风险和其他资产(主要是基础资产原始所有人的其他资产)的风险,来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从而最大化资产证券化

18、参与各方的收益。它是以资产的风险为出发点来考察资产证券化业务。,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2、风险隔离原理的风险分配 (1)通过风险隔离,把基础资产原始所有人不愿或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出去。 (2)证券的投资者只承担他们愿承担的风险,而不必是原始资产所有人所面临的所有风险。,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三)信用增级原理 信用增级原理是指通过资产收益和风险的重新分割和组合,使得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池具有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组合更富吸引力,并以此为基础发行的证券,在发行前获得了信用增级。,第二章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一般原理二、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1、信用增级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信用增级获得证券的流动性。它以资产的流动性来考察资产证券化业务。 2、信用增级原理的作用 (1)对发行者增加金融资产组合的市场价值,降低证券发行成本。 (2)对证券投资者,提高证券流动性。,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课后练习 1、你如何理解资产运营的一般模式? 2、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3、资产证券化为何能得到快速发展?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的利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