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88890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作图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_,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_.声音以_的形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_.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利用_和_公式可以计算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为_、_和_.2.音调是指声音的_,音调由发声体的_来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

2、调越_.人们把频率高于_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_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是指声音的_,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_来决定,还与距离_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_;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_.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考点三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作为一种波,即可以传递_(如回声定位),又可以传递_(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2.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_振动时会发出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和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人们

3、以_(符号为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_阻断噪声_防止噪声_”三个方面入手.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2)声速.例1(2013扬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了振动,所以鼓声消失了.故选D.答案:D【方法总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借助于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声源,听不到声音;即使有声源,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听不到声音.考点二 声

4、音的特性命题点:(1)音调、响度、音色;(2)振幅、频率、超声波、次声波.例2(2013泰安)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或特色.频率是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轻声”和“大声”是对声音大小的描述,指声音的响度.故选B.答案:B【方法总结】在解题时除了能区别音调和响度外,还应知道它们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调高;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和与距

5、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大则响度大.例3(2013菏泽)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解析: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振动方式.声纹锁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主人的音色.答案:音色考点三 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命题点:(1)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2)声音传递信息、能量.例4(2013株洲)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

6、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解析:本题考查声的利用.A选项中,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获得的是信息,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结石,传递的是能量,符合题意;C选项中,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获得的是信息,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也是获得信息,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答案:B例5(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途径.A选项中临街房

7、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B选项中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阻止噪声产生;C选项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选项中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故选B.答案:B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答案:B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D.超声波不是声波答案:C3. 如图所示,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

8、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 C.响度D.音色和响度答案:A4.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A.轻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重敲音调高D.重敲响度大答案:D5.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答案:A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

9、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C7.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答案:信息 响度8.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Hz,人类_听到这种声音.(填“能”或“不能”)答案:350能9.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_的产生.在考场上你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_产生的.解析: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翻动卷子产生的声音是由于卷子的振动发出的.答案:噪声(或噪音) 振动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作图考点1 光的反射作图1反射光路图2光的反射作图 (

10、1)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作图: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反射角),根据两角相等的关系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1)如图42所示,从发光点S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4)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交点为像点S。 (2)平面镜位置作图:先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然后过角的顶点(入射点)画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考点2 平面镜成像作图1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2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要点如图44所示,过S(或S)点向平面镜作垂线(用虚线画)。截取S(或S)点,使S(或S

11、)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或S)到镜面的距离。画出像点S(或发光点S)(用虚线画)。3平面镜成像作图 (1)找像点(或发光点)根据物像关系确定像点(虚线)。连接像点与入射点(虚线),并延长(实线),标上箭头。(2) 根据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虚线),交点即为像点。根据物像关系,找到发光点。画出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3) 根据反射光线画入射光线(4)根据发光点及反射光线上一点画光路图根据物像关系,找到像点。连接像点与反射光线上的点。考点3 光的折射作图(1) 从发光点A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射到界面上。(2) 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3) 根据折射规律,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

12、线远离法线,作出折射光线。(4)作出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交点为像点A。 1 光的折射成像光路图2光的折射成像作图要点 (1)根据“光速大(密度小),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的规律确定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虚像点、折射点、折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上的任意一点)在同一直线上。 (3)光的折射成像时,虚像点始终在物体的上方。 (4)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考点4 透镜特殊光线作图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49所示)(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 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经过光心的光线

13、传播方向不变。2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410所示)(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 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3)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热身练习:1如图411所示,一平面镜竖直放置,试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画出其对应的入射光线。答案: 答案:2如图412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3【2013苏州】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413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答案: 4 【2013云南】请画出图414中入射光线AO对应的大致折

14、射光线。答案:5【2013广东】如图415所示,请画出入射或折射光线,使光路完整。6 根据图416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典型例题探究: 例1 如图417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 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上。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S1、S2 反射后的光路, 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解析】“角反射器”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知,两次反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平行的。技巧总结: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不管从哪一个方向射到任意平面镜上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都是平行的。例2 图419为光射入玻璃砖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用直尺画出玻

15、璃砖内部传播的光线。【解析】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当再从玻璃砖内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且光线在玻璃砖内沿直线传播。题中知道了第一次的折射点和第二次的折射点,因此只需要连接两个折射点并标上光线的传播方向即可。技巧总结: 当玻璃砖的两个表面平行时,斜射入玻璃砖的入射光线与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深度练习:1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答案:2【2013烟台】如图422所示,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

16、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3 如图423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答案:4 【2013南京】如图424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答案:5 在图425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答案:答案:6 如图426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答案:7如图427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AB在该平面镜中所成的像。8 如图428所

17、示为一条射水鱼准备攻击树枝上昆虫A的画面,A为射水鱼看到的昆虫的像。请根据A的位置画出从昆虫A射向水面再折射入鱼眼的一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答案:9如图429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10 【2013陕西】在图430中画出光线SA经过水池壁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11【2012包头】如图所示,a、b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 (1)其中A表示_。(2)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答案:12 如图432所示,光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

18、心O,请在图中作出光线分别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图。13 如图433所示,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AO,经过凸透镜后沿OB方向射出,作出该凸透镜和焦点F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答案: 答案:14 如图434所示,已知一束光的一条边缘光线a的传播光路,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另一条边缘光线b的传播光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光学元件。15 根据图435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16.小文和小满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但粗心的小文没有及时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19、根据图示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_。17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 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 (1)平面镜的位置; (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P点的光路图。第三部分 凸透镜成像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考点总结考点一 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_作用。考点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安装调节: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_

20、。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凸透镜成像

21、规律物距(u)像距(v)正倒大小虚实应用特点物,镜,像的位置关系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物像异侧u=2fv=2f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像异侧fu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物像异侧u=f-制平行光,强光聚焦手电筒成像虚实的分界点-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虚像在物体同侧,虚像在物体之后物像同侧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考点四 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成像原理 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u2f时,fv2f,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但眼睛是通过改变焦距来成清晰的像的。当人看某物体时,物体恰能成清晰

22、的像,当人靠近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使物体仍成清晰的像(如图33甲所示);当人远离物体时,晶状体变平(焦距变大),使物体仍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例题精析: 例1 【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析】 由于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处,即物距为25 cm,大于2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方法总结:根据像距(v)与物距(u)大小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大小:vu,

23、则成放大的像。例2 【2013遂宁】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3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解析】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故A正确;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故B错误;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为照相机,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

24、用较粗糙的玻璃板,故D错误。 解题技巧:(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随物体的上升而下降;随透镜的升降而升降;不随光屏的升降而升降。 (2)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3)在焦点以外,物与像的关系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在焦点以内,物体离焦点越近,虚像越大。课堂检测:1如图34所示,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光学仪器是()2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 A潜望镜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3图35 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图中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4在如图36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

25、,其矫正做法是图_。(均 选填字母)5【2013南宁】如图37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它的焦距是_cm。 6【2013重庆】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38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2)当烛焰距凸透镜25 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3)当烛焰距凸透镜6 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26、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2013济宁】图310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a Bb、d Cc Da、b、c、d2【2013杭州】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3如图311所示,用照相机对图甲中的景物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4张宁用如图312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7、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7【2013包头】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

28、的实像,该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8如图314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9在农场小城镇建设中,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如图315所示)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原理相同() A. 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10【2012武汉】如图31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

29、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二、填空题11【2013陕西】图317为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_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的_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写出一种即可)。12【2013长春】小明用照相机拍照时,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使照相机离物体_一些。小红走近平面镜,她在

30、镜中像的大小将_。13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318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填一光学仪器)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选填“实像”或“虚像”)。14【2012山西】如图319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5【2013呼和浩特】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作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

31、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A010 cm B1025 cm C25 cm到极远处 D10 cm到极远处(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图320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三、实验探究题16【2013安徽】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老师要求他观察物距等于5 cm时烛焰所成的像。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5 cm处(如图321所示),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

32、未画出)。(1)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B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C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2)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 cm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_。17. 如图322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_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