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详细定稿版)政协委员提案政协委员提案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现阶段设计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与诸多因素有关: 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
2、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等错误的家教观念。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能让孩子吃一点苦,吃一点亏,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包括无理要求。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胆小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把孩子周末的时间安排满,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2.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教育模式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
3、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的好坏。结果学生产生学习焦虑、不愿学习、厌学等现象。所以,有些学生就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想上学,只想打游戏。这些就是学生成长不利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为此,建议: 1.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治的重视程度。 2.在小学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学校要建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心理健康咨询效率。 3.要注重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学校与社会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都带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逐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力,提高、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5.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挫折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的能力。 要加强对辅导员及其工作规范化的管理,不仅要对辅导员岗位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职责作出要求,还应加强其就职的岗位培训,特别是心理辅导知识方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