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05091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的问题与对策(2)第三,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选择等方面2.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性别角色形象会影响着学生性别观念的形成。通过对三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分析发现教材插图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1) 儿童活动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例如在上册教材第46页的踢毽子活动中,全是女生,而在第12页航模组中却都是男生,踢球活动的插图中也只有男生参加。这样选材的插图对小学生的活动存在明显的性别影响; (2) 本册教材中成年男性出现次数较

2、少,仅有3次,他们的职业身份分别是农民、养殖人员和电脑维修人员。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教师形象都是女性,店面售货员也是女性,再加上现阶段小学中男教师少之又少,每个学校平均一两个,甚至有的学校几乎都是女教师,这很容易使小学生认为教师就应该是女性,形成性别刻板印象。第四,城乡差异明显。城乡儿童的经验对比明显,有侧重城市而疏远农村的倾向,主要突出表现在农村儿童的生活状态被描绘在农业生产情境,不是种地就是养殖,生活方式单调; 而城市儿童生活场景主要有学习活动的少年宫、参观活动、去体育场、游泳馆的健身活动、家庭生活关系等方面。从中很明显能够看到城市儿童的生活要比农村儿童丰富得多,对于使用本教材的儿童产生群体刻

3、板印象,扩大城乡差异。最后,插图的德育功能未得到重视。数学教材中的插图除了智育功能外,还蕴含着德育功能3.如反映讲文明,热爱劳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成就;的插图。如果选材不当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道德影响。在本册的插图中对于涉及到劳动如采桃子、拔白菜、钓鱼等活动都是由猴子、兔子等卡通动物完成的,而学生只是参加各种学校里的活动,即使涉及到农场果园的场景,也只是学生在旁边数数,这就会无意中影响学生的对劳动的态度。2) 介绍性插图。有关数学史上名人和数学小知识等种类的图片在上册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总共3页,8幅图片。主要介绍的是数和分数的发展。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形象单一化。表述祖先

4、和古代人出现的都是原始社会狩猎的形象; (2) 未出现女性形象。在出现的所有的任务图像中,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没有女性形象的出现,体现出男性在社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3) 提示性图片。提示性图片主要对小学生思考问题起一定提示作用,通常会在图旁加上一两句话。如图片上是一位拟物的教师形象,旁边有一行提示性文字:想想应该如何算出这道应用题?;这种图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这类插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形象几乎无变化,学生对此类插图已经产生审美疲劳; 另一方面插图形象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过统计,三年级教材中一共出现以下9种经过拟物后的教师形象,如戴着眼镜拿

5、着教材的白菜形象、茄子形象等等,虽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如果这些插图来源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则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3插图在整体编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 在插图编排过程中忽视了插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本册教材中的插图设计,更多的是从表达题意的角度出发,插图所表现的是一种问题的场景;,倾向于问题本身,是一种知识本位的插图; 在一个单元中的插图编排过程中,多种生活情境混合出现,使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但缺乏对一个事物较为完整的认知,在繁杂炫目的插图下形成散乱无章的印象,或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干扰4.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 练习

6、一) 中有学生跳绳、买食品、组装玩具、打乒乓球等插图。这只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而服务的,忽视了其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做到教材编排来源于学生,为了学生生活服务;的理念。2) 图画与习题的分配问题。图文混合题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大量的图片来代替旧教材中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新题型,并且在新教材中大量应用5.图片呈现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把旧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叙述的内容变为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非常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观察图画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积极性。但插图数量过于繁多使得教材内容杂乱无序。图文混合题型存在以下问题: (1) 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由于三年级小学生年

7、龄很小,学习的自我意识欠缺稳定,而且想象力丰富,而图片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再加上绚丽的图片颜色等等,常常会使学生在观察图文混合题型的图片时想象一些与教学内容南辕北辙的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和听课观察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被漂亮的插图所吸引,完全将注意力转移到图片上,而忽视了重要的课堂听讲,这难免会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2) 随着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大量图片的使用会使学生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退化6.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做事应该遵守适度原则。唯美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图文混合习题中大量使用符合学生口味的图片来代替数字和文字的描

8、述,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枯燥的计算和一些难题时因缺乏兴趣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和耐心计算解答,影响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使学生的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退化,易养成惰性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会造成深远的影响。3) 插图与教学目标的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 ( 苏教版) 上册第四单元-以加和减为例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以及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计算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 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