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22434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摘要: 从城市整体规划来看,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入渗透增加了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性,突出了城市的特色,对于城市文化的发扬乃至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建筑艺术博大精神,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不可复制的瑰宝,而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和价值取向,一直延续到现代建筑业,并对现代建筑设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这一应用。关键词: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 创新 前言 建筑物的实用性是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建筑本身绝不仅仅是盖房造物、提供生活空间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筑设计在考虑实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建设地块的文化氛围以及城市规划的整体性。随着国民

2、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大量的城中村规划成居民小区,城市中心老建筑被改造为城市新地标。改造的居住区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也趋于成熟,居民生活环境有了质的提高。在这一轮的旧城改造中,漂亮的西式别墅、雄伟的高层拔地而起。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建筑设计大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外形主要由被拆迁地的居民、开发公司等业主决定,而业主对房屋外形的选择更多参照的往往是已有的商业化氛围厚重的商业小区以及当下受到人们欢迎的西式建筑,较少的涉及当地传统文化的因素以及整个城市规划的内容,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令人无法忽视的视觉错误:漂亮的西式别墅旁是民族风格突出的的文物保

3、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是一幢雄伟的西式高层,看不到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缺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内在统一问题分析 建筑艺术是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建筑往往能够作为继承和记录传统文化沉淀状况和发展进程的容器和晴雨表,可以说建筑设计的理念往往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互为因果。按照一般性原则,传统文化为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特点的社会因素,如艺术、风俗、思想、道德、制度等。现代就是现时代,是包括这个时代所具有的一切因素。传统文化反映在建筑上,则体现了过去与现在相应的技术及影响

4、技术的思想领域传统文化,这显然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应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而没有现代,也无所谓传统文化,它们是通过互相衬托来得以体现的。文化全球化效应下,各民族都开启了文化自觉之路,而建筑设计就成为了这种文化自觉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关于现代建筑理念在创新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继承问题,包括了现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区域性与多元化问题,以及在新日新月异的建筑技术与开拓性的建筑理念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保持建筑艺术与内涵的延续性的多方面路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建筑设计者和理论工作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1.文化符号在设计理念中的应用。文

5、化是一种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从最深层次的理念层面上的融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是植根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的,因而造就了中国区域差异巨大的文化地理。我国作为一个纵跨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大陆,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必然造成了五光十色的人文环境,因此各地的民居特色各不相同,这些都是现代建筑创作的丰富文化和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多样性必然影响了我国现代建筑理念的多样性,诸如北方的民居设计理念植根于北方文化的粗犷,而南方民居则体现精密和考究,这就源于南北方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所形成的文化风俗差异性。其次,传统文化符号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具有古典复归的特性,也就

6、是怀旧复古的建筑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在其符合特征上在原始层面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即历史上只有一个滕王阁,但是现代社会可以通过仿古和复古型设计而重建一个滕王阁,而设计理念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建筑风格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符号元素,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古建筑复原设计,很多都是依据古籍中所记载的或者是建筑的原始资料来复原建造甚至重新修建的,例如古代的帝陵建筑群的重建、寺庙建筑群的重建等等都是这种情况。不光是群体建筑复原,也有单体建筑的复原设计与重建的情况,如武汉的黄鹤楼就是完全采用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形式,一如众多的文学、绘画作品所描述的优美形象。当然也有拒绝复原的建筑,如颐和园。这就体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理

7、念上的又一应用原则,即以创新为目的来指导继承的尺度。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的、灵活掌握的理念形式,因而对传统的继承旨在进行更有深度的创新,如厦门集美大学的楼群,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楼顶是中国传统风格,楼身是西式风格。这种华洋共存的创新设计,就是对中西方文化符号的活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兼容并蓄和独立自主特征的一种挖掘和开发。 2.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一是传统建筑在现代环境中如何得到妥善的保护。传统文化应用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现有古建筑的态度问题,因为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符号的实体存在形式,最接近“第一历史”,因而对这种文化

8、符号形式的保护,往往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一种示范和经验储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建筑如何存留在现代环境中,即与周围现代建筑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是在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特别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规定,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设有保护缓冲区,以期减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碰撞。缓冲区一旦被确定,区内现有的建筑也应该被严格保护,并保持传统文化风貌。如果在缓冲区内兴建现代建筑,其高度、体量、色调、风格也会受到严格控制。对于等级稍低的保护建筑,其缓冲带可用绿化带来代替,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碰撞,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联合国的这一政策体现了国际化背景下对民族文化

9、自觉的一种支持。可见,把传统建筑列为现代城市建筑环境中的“一级文化标准”,既是对城市化建设的一种文明规范和治理,更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度和包容性方面的塑造。 二是建筑设计师如何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而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三个层次来把握:其一,物质层面。古代建筑文化是基于当时历史所真实存在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地质地貌、技术水平等。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在这些物质条件方面多加“带入性”考虑,注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其二,精神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式生更多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积淀,具体地说,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刚正稳重,端庄

10、轩昂为主,讲究规矩、规范和秩序,这种建筑文化是根源于以儒家文化为精髓的传统文明内核的。而在传统建筑中又能够通过文家具、字画、古玩、器皿和背景等方式进行巧妙的布置搭配,从而能够造成一种在严谨之内萌发的含蓄而清雅的境界,这又体现了道家思想文化悠悠的禅境。因而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在突出严谨格局的同时,极尽发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力量共同营造和谐而又富于多元意境的环境。这种追求,是对传统修养的灵活的掌握。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是创作的源泉,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其三,制度层面。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往往与我国的政治文明相关联,体现了社会统治的秩序和规范。如端庄刚正的主流建筑风格,就是体现了一种对格式体制的严谨遵守。布置的格局正是严格讲究等级、格式与秩序的传统礼教精神的直接反映。 参考文献: 【1】 侯斌,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浅析.中国建材科技,2009(2) 【2】 张葛,我国传统建筑亮化设计中的文化意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 詹晓燕 陈宏毅,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