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42940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u监护室管理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cu 监护室管理制度监护室管理制度1 、各级医生护士人员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按编制,任务挑选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2 、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3 、主管科主任全面负责监护室管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4 、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管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5 、各级医护人员必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6 、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7 、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必须遵守监护室各项管理规定。8 、监护室卫生

2、员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并安排工作。监护室感染管理制度1. 监护室病房布局合理, 生活办公区, 治疗区,监护区及污染物处理区等分区明确, 区域间有实际屏障。 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 15-18 平方米。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 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取机械通风, 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2. 监护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 工作室应着专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内鞋(换鞋),带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3. 对进入监护室人员要严格管理, 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 严格探视制度, 原则上住进监护室的患者不允许探视, 特殊情况需入室探

3、视时, 应取得科主任, 护士长同意, 探视者应更衣, 换鞋,带工作帽,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员引进探视患者。4. 严格掌握进入监护室患者的分室标准, 对免疫抑制, 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 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所用使用的物品, 必须专人专用, 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5. 监护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 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带手套, 避免锐器刺伤, 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

4、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随防观察并记录。6. 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 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7. 进行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 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8. 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 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 患者转出或出院后, 应清洗消毒后转为他用。9.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发现医院感

5、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 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 尽快调查处理。 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监护室感染控制标准。10. 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不要住进监护室,确诊或疑似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应按隔离要求进行隔离护理,并应及时上报医疗和感染管理科。11. 患者离室后,要进行床单位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病室及物品的终末消毒。按要求进行卫生学监测,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监护室抢救制度1. 监护室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完好的抢救设备,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维护,保持备用状态。2. 急救车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点登记,保证帐物相符。3. 监护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程序,熟悉抢救器材,物品,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4. 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5. 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6.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方可执行, 所有药品包装和药瓶必须在抢救结束经 2 人查对后方可丢弃。7. 详细作好抢救记录,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8.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