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43605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a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Na 与盐溶液反应的突破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化学教学与以往有着质的变化。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要努力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而学生的学习也不能只专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应更好的提高其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新课标下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教案写了,把课上了, 作业批改了,还应该深刻的认

2、识到自身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而教与学是想通的,对教师而言,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应不断的思考、斟酌、反思,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 家长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对子女教育的教育方法比较落后, 导致农村中学的学生视野比较狭窄, 受到的教育也非常有限。相比城镇中学的学生, 农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都不浓厚。这就使得农村高中教师就如何正确指导他们的学习, 让他们对化学

3、充满信心,变得更为重要,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 对农村学生的教育要重视与他们的情感交流,要营造一种平等,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要让学生信任老师,把老师当自己的朋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的所见所闻为事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正确引导他们思考,循循善诱。 要让学生将化学应用于生活实践, 让他们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掌握科学技能和方法,切实贯彻化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关于 Na 与盐溶液的反应,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利用Na 与 CuSO4 溶液的反应实验来探究

4、Na 与盐溶液的反应。 这个实验并不太能完成, 但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假若学生在操作中稍有不慎, 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其他现象。加上高中生的思想千奇百怪, 没有按照教师的引导方向思考问题,课堂就会偏离预想的轨道。因此,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朝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如何发现并预防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成了一堂课的关键。讲解 Na 与盐溶液的反应这个只是点,我是以 Na 与 CuSO4 溶液的演示实验为例,得出Na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质,并举一反三,得出 Na 与盐溶液的反应本质。思路是按照“学生预习思考,提出问题师生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设计可行实验方案学生归纳实验现象,

5、得出实验结论师生共同分析, 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归纳所得,触类旁通”的主线来设计的。一、学生预习思考,提出问题学习 Na 与盐溶液的反应之前, 学生已经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因此,对Na 与CuSO4 溶液的反应,学生都该有自己的结论。比如: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在铜之前,因此Na 与 CuSO4 溶液反应可置换出红色的铜和Na2SO4。 Na 投入到 CuSO4 水溶液中, Na 会与水接触,那么产物应该会出现 NaOH 和 H2。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后, 我们知道 Cu2+的氧化性比 H2O 强,Na应该是先与 Cu2+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待 Cu

6、2+反应完再与 H2O 反应。学生这样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虽然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的大胆猜想和积极发言足以让我们赞扬。特别对于农村学生敏感又脆弱的心灵,教师对他们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二、师生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可行实验方案Na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验要能够顺利进行,首先就涉及到反应物的用量问题。在学习Na 与 H2O 反应的时候,学生已经知道Na 与H2O 的反应比较剧烈, 而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上看,钠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如果钠的用量过大,则反应将会非常剧烈,反应中可看到钠溶成火红色的小球, 触摸容器壁会发现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若容器空间太狭窄则可能引发事故。因此,不论从

7、实验安全的角度还是节约药品的角度来考虑, 钠的用量问题都一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钠的用量要在保证实验现象的同时尽可能的少用,通常,取绿豆颗粒大小的钠为最佳。而CuSO4 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则是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的关键因素。CuSO4 溶液的体积可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而CuSO4 溶液的浓度为10%的 CuSO4 溶液与钠反应时产物蓝色絮状沉淀中混有大量黑色的物质,反应也非常剧烈,还冒出火花。这既影响实验现象,也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为了避免这些影响,CuSO4 溶液的浓度为 2%时最为适宜。为了验证反应是否产生H2,实验装置的设计,如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验证这种气体也是本实验重要的环节。学生知

8、道H2 的验证方法是点燃这种无色无味的洁净气体,产生蓝色火焰, 在火焰上罩个干燥的小烧杯,若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则证明气体为H2。因此,可提供实验器材,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反应并且收集洁净气体的装置。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验装置确定如图所示,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在试管c 中加入绿豆颗粒大小的钠,在分液漏斗 a 中,加入 2%的 CuSO4 溶液,塞好试管塞,用注射器抽干试管内空气, 迅速在玻璃管上套上一个气球。缓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b,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CuSO4 溶液。 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此装置操作简单,能通过合理调节CuSO4 溶液的用量来

9、控制反应发生的速率和产生气体的量 。收集的气体也很方便验证。另外,实验要成功和安全进行还需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并且尽可能的抽尽试管中的空气,已达到收集洁净气体的目的。三、学生归纳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综合实验现象,可归纳为: 钠浮在水面上快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试管壁发热。 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小段时间后,蓝色絮状沉淀中出现黑色物质。 气球逐渐变大,反应产生了气体。 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干燥的小烧杯内出现水珠。学生根据这些现象,可得出反应的结论:反应产生了氢气,即Na 与 H2O 反应了。反应产生了Cu(OH)2 的蓝色沉淀,而后来出现的黑色物质,则是 Cu(OH)2 受热分解

10、是产生的 CuO。四、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那么, Cu(OH)2 是如何来的呢?弄清了这一点也就解开了Na 与4溶液反应实质之谜。 Na 与 H2反应放出了H2 同时生成了CuSOONaOH,接着 CuSO4 溶液和 NaOH 溶液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这样解释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Cu2+的氧化性比 H2O强, Na 为什么没有先与Cu2+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呢?实际上,要解释这个问题,可以从已经学过的电解质着手。 CuSO4 是一种强电解质,在水中会电离出Cu2+与 SO42-,铜离子在水溶液中与水结合成以水合铜离子,钠与铜离子接触时,先接触水,而钠与水很容易反应,所以

11、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与 CuSO4 反应。像这样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反应则更有说服力,学生在巩固以前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理解了新的知识,做到了温故而知新。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五、学生归纳所得,触类旁通经过前面的猜测实验探究分析,Na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质已很明了了, Na 是先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 和 H2,NaOH再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和 Cu(OH)2。这个时候,教师引导的重点应该集中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从Na 与 CuSO4 溶液反应推测出 Na 与盐溶液反应的本

12、质,那么这个知识点也得到了升华。如果学生能够的出 Na 与盐溶液反应的本质是 Na 是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 和 H2,生成的 NaOH 再与盐溶液反生复分解反应,那么 Na 与盐溶液反应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对于 Na 与 FeCl3 溶液、Fe(SO4)溶液等等的反应也就得心应手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科学。利用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针对农村中学的教育, 实验探究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增强了师生感情;探究实验的设置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而学生看到实验能够现象, 则可以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