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49198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居家养老背景下上海住区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文 / 刘文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92【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城市中大量老小区;的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已不能满足当前养老需求。选取上海东体小区和新福康里等老龄社区为调研对象,对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解读,结合现状社区居住空间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适老性社区空间设计及改造的若干建议。【关键词】老龄化社区;空间设计;适老性改造1、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当前世界上已有大约 1 3 的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控制的特殊政策,老龄化的问题更

2、为明显。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老年型城市,早在1979 年,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7.2%。2010 年底,上海户籍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 23.44%,2015 年底占30.21%,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30时代;的城市,老年人比例接近全国数据的 2 倍,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40%。住区作为与老年人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空间,受老龄化的影响也是最为巨大的。因此,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设计出适应老龄社会、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居住环境是当前设计界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与责任。2、老年人生活行为变化剖析及养老需求分析2.1 老年人生活行为变化剖析通过对上海东体小区和

3、新福康里等住宅区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笔者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1)生理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表现在:视力减退、听觉退化、反应迟钝。这些变化使得老年人整体敏感度降低,容易产生眩晕、跌倒,成为极易受伤害人群之一。(2)心理方面。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次的区别在于:他们既需要安静又害怕孤独,越接近暮年,他们对陪伴的需求就愈发强烈。因此,他们既希望独居又有很强的依存性,期望交流又有不安全感 【1】。(3)生活时间方面。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闲暇时间多于年轻人,生活中空余时间比例增大。因此,要求社会能提供更多的

4、闲暇活动内容和空间。(4)活动空间方面。由于年龄和身体素质等的限制,老年人的大部分活动是在家庭或附近的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的。(5)社会角色方面。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子明显变小,人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他们在家庭中的独立性也会降低,从家庭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变成参与者。2.2 老年人需求分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安全、尊重、爱与归属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结合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五层次的需求做如下具体分析:(1)生理需求人在步入老年后对健康的需求比年轻人甚至是比自己以往更加迫切。比如对更加卫生和健康的饮食、饮水、空气以及更加安全方便的生活设施的需求,如方便、舒适、无障碍的卫生间等。

5、(2)安全需求老年人对安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医、住和行三个方面。在医疗康复保健方面,希望有人能指导他们增强体质、加强保健;在居住方面,希望在他们主要的活动空间内一切都是安全的;在出行安全方面,他们需要无障碍和人性化的设计。(3)爱与归属的需求老年人需要亲情温暖、享受天伦之乐,并希望参与社会活动,因此他们对于结交朋友、互相帮忙、情感交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等的参与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2】。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希望和自己的子女同住或住在同一小区,并渴望参与社区活动,拥有融洽的邻里关系。(4)尊重需求老年人,特别是退休前比较有成就感的老年人,在退休后虽然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但自尊心仍旧很

6、强,他们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特别需要别人对他们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求老人年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余热,实现自身的价值,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3】。如在新福康里的调研中,遇到一位爱好摄影的老人,他会免费为社区活动拍照,并乐在其中。因此在老年人社区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把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入手,才能达到设计要求。3、上海老龄化社区外部空间环境问题探究通过以上对老年人实际行为特征及养老需求的分析,以及结合本次实地调研的结果。笔者认为针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现有小区在户外空间设计方面仍然存有问题。3.1 规划设计上欠缺对老年人的考虑许多住区外环境的

7、整体规划设计并不完善。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安静和热闹的喜爱是有不同偏好的,因此休憩活动的内容也各有所好。然而许多小区特别是老小区;的规划不能做到动静分区,并没有规划出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的规划中也不能做到人车分流,形成了并不舒适的户外空间并造成安全隐患。3.2 设施的配置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部分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调研中建设时间较早的小区(如东体小区),小区内居民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公共服务设施往往满足不了老人的实际需求。比如老年人室内活动空间、医疗设施和早餐店等助餐点的缺乏,部分公建的服务半径过大等。3.3 室外活动空间、绿化等配置的不适宜性通过调查

8、发现大部分被调研小区的院落及群落空间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被汽车等所占据。小区内绿地率虽然很高,然而老年人对户外环境具体内容的要求不仅仅在环境优美和绿化率高这一层面上,他们更需要热闹的、有生活氛围,并能直接得到许多社会信息、便于到达和自然聚集的场所。3.4 缺少无障碍设计许多住区外环境的设计缺少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等特点的考虑,楼梯设计很陡、踏步偏高、缺少坡道设计。而且有些外环境虽设计出坡道,可是坡度太大,或是缺少辅助把手,导致轮椅无法上下。另外,因为长期对养老设施缺乏维护,导致区内楼梯、坡道及扶手等部分损坏,给老年人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东体小区等老小区;,由于住区内住宅多属于 6

9、 层的老公房,没有安装电梯,住在高层的老年人户外活动不便。4、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区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建议调研中笔者发现户外环境较差的东体小区的很多老人存在消极情绪,甚至存在对社会的不满,而环境较好的新福康里的老人普遍乐观开朗、热情有活力,他们对自己的住宅区充满了自豪感。因此,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以产生很大影响。针对老年人独特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4.1 重视住区户外空间设计的安全性满足老人安全感的需求是住区规划最基本的原则 【4】。在住区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应对老年人给予生理和心理上的关怀。比如加强居住区安全系统(安装对

10、讲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等),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将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布局在居民能看见的视野范围内;步行路铺装选用表面平整、防滑大的材料;健身场地宜采用草皮或塑胶等柔质地面等 【5】。4.2 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户外休憩是老年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老龄化社区户外休憩设施及环境的设计及改造应注意以下几点:综合考虑建构筑物、植物以及它们围合空间对休憩环境及设施造成的影响;综合考虑休憩设施与建筑小品、植物的搭配,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考虑各种形式设施的使用感受,满足老人不同的心理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座椅材料的舒适度,发挥不同材质的最佳性能。4.3 塑造适宜邻里交往的户外活动空间老年人的交往渗透在生活的时时处处

11、,老龄住区设计与改造时要考虑老人的生活模式,使交往空间的设置与老年人的出行、购物、接送孩子等日常行为结合 【6】。如 : 在公共服务设施旁加设活动广场,为等候的老年人创造交谈条件;多营造私密性强的围合空间和小尺度的空间,既易于限定空间边界和提供监视,又可以促进交流。4.4 优化完善社区的道路系统调查中发现,居住区中某些道路上车速过高。而老年人行动迟缓,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来不及躲避,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道路系统的设计中最好采用人车分行的设计,如果不能实现人车分行,可考虑采用安宁交通,设路障限制机动车车速。同时应注重道路的无障碍设计,道路坡度不宜过大;在道路旁增设夜间照明装置等。另外,由于

12、路边停车现象严重造成的视线遮挡,给老年人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4.5 建立居住区级的多目标老人设施体系服务设施是与老人生活最息息相关的配建,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应从小区的总体布局、适合老年人设施的内容以及建筑的布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各项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布局。多方面考虑和调查老人的需求,形成小区老人设施统一配套建设,保证小区成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满足老人最基本的生活和娱乐的需求。要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来说,居住区级老人设施服务半径以500 米为宜,组团级约在 200 米左右。确定合理的设施规模,保证设施利用的方便性和经济性,设施规模过大,利用率低,浪费土地和资

13、金;规模过小,又不能满足小区老人的需求,所以科学的确定设施容量是居住区老人设施建设的关键。总之,对老龄化社区的空间环境的设计应从功能布局、绿化空间配置、道路交通系统及服务设施配置等多方面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合理的建立不同功能及等级的子系统体系。规划设计应多方面考虑和调查老人的需求,在完善各个子系统功能同时,将其有机结合为一整体,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需求。小结:人口的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且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为社会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和劳动,理应在他们的暮年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居家养老方式试图借助国家、社会和社区的力量,弥补

14、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契合了养老的社会化发展需求,同时又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场所熟悉的社区。依托社区的各种优势资源,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能实现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和邻里互助。在老龄化和高龄化来临之时,改善社区环境,让老年人在舒适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是每个社区规划师的责任。参考文献:【1】 孙小淳 . 老龄化社区规划探析物质建设与精神需求 . 安徽建筑 ,2011,18(6):14-15.【2】 朱芸 . 城市住区养老环境的营建策略研究:. 陕西:长安大学,2009【3】 蒋奇磊 . 以需求为导向的上海养老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2007.【4】 宋媛媛 . 常态社会化住区新型养老模式初探 . 天津大学 ,2006.【5】 龚文晔 , 白飚 . 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以郑州 21 世纪社区为例 .住宅科技 ,2010,30(9):32-35.【6】 董慧娟 , 蔡敏 , 郑艺渊 . 现代城市住宅区邻里交往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22(1):8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