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4582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洪小庆摘要:地震对于人类来说是可怕的天灾,而人类面对地震的时候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对于和人类息息相关,又和地震有关联的建筑物来说,建筑物是否抗震对于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财产起到了绝对的影响。本文从各个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进行探讨。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抗震措施; 探讨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是我国建国之后破坏力较大,影响力较大的地震,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目前科技技术的影响,对于地震还达不到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测,然而就算对地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预测,人民群众又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抗这种可怕的天灾呢?目前为止面对地

2、震,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逃跑避之的方法,但是对于人们的家园又该如何呢? 鉴于我国近些年的地震频发,我国政府采取了一切积极的措施,对全国各中小学校校舍进行抗震防灾的加固,对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标准都有所提高,力争让我国的建筑物都达到一定的抗震防灾标准,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建筑物抗震的能力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的发生不是马上就会造成建筑的结构被破坏,而首先发生改变的建筑物的场地条件。地震的发生会引起地表错动,产生地裂,地基土的沦陷、滑坡等现象,场地如果先被破坏,建筑物没有了根基自然就谈不上建筑物是否还能抗震。所以建筑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 对于抗震建筑工程的场地选择首

3、先应避开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高耸鼓励的山丘、突出的山嘴、非岩质陡坡、采空区、河岸和边坡边缘以及平面分布不均匀的地段,而是应该选择地面无参与变形的坚硬或开阔平坦密实的中硬场地土等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如果实际建设中无法避开时,要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对于不同的地段也应该选择不同设防烈度的措施:建筑场地I类,甲、乙建筑可以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建设;一般情况可以允许丙类建筑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降低1度,但如果是VI度,就不应该降低。 通过调查得出得结果:土的刚度和土的覆盖厚度成一定比例,土质越硬、覆盖层越薄,建筑物震害越轻,反之则越重。 除此之外,建筑物的走向设计也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所影响。

4、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发的,这就与地质的结构有着一定的关联。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建筑物的走向与地震震向垂直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地震所带来的破坏,而与震向平行的话就会加大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力。例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向为东北西南的走向,而在汶川地方中,建筑物走向和震向平行的建筑物基本都会在地震发发生时一起摆动,而房屋走向与震向垂直的,就明显的损坏要小得多。 隔震措施 在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除了对地基的处理、设置抗震装置以及对建筑的上部进行防震设计以外,在关键位置设置隔震层也是有效对抗震起到积极的效果。根据隔震层不同的位置,可以将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分为以下四种: 1地基隔震 地基隔震就是对

5、建筑物以下的地基进行设置隔震层,通过隔震层对地震波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反射,从而减少地震波对地基以及整个建筑的破坏。 我国历史最早采用糯米为原料进行设置地基的隔震层进行隔震,后来又转变为利用粘土和砂土,在软粘土和砂土之间加入土工布的方法进行隔震层的设置,但由于土质条件难以控制,常常会导致隔震层的效果不稳定。而目前最有的方法就是利用沥青为原料的隔震层,防震效果较佳。 2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的位置进行设置隔震层,由此来减少地震向上继续传播,降低上部建筑的损害程度,减振效果最高可达到2/3。不过此类措施一般只对低层或者多层建筑有效,对于高层的效果较弱,因为高层建筑的隔震机构延

6、长了自身结构的自动周期。 基础隔震的方法包括:摩擦摆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形式。 隔震装置有:混合隔震装置、基底滑移隔震装置、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等。 3间层隔震 间层隔震是在原始结构上安装隔震层,达到吸收地震能量的效果。目前该方法适用于旧房的抗震改造,但其减震效果一般,一般能达到10到40之间。 虽然此种措施的减震效果不佳,但其只需要对原建筑的结构进行改造,在施工方面简单易行,操作也相对简单。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对建筑物进行间隔隔震的改造。 4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就是通常所指的悬挂结构,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部分结构都悬挂起来,当地震来临时,地震的能量就不能传递到建筑物主体结构上,从

7、而有效的进行隔震,减少地震的损害。 悬挂隔震目前最常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型钢结构建筑,它由主框架和子框架构成,子框架采取索链或者吊杆来进行悬挂,并且承担建筑的主要质量。当地震发生时,主框架会随着地震而发生摆动,而由于主框架和子框架是由锁链或吊杆连接,地震的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就会大大的减弱,从而降低地震对子框架的破坏。由于此种方法效果极佳,已经被各个国家采用,应用到众多的建筑建设中。 三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是通过增加结构的附加阻尼来减少建筑结构受震效果,是采用各种消能器和阻尼器将地震的能量吸收降低,以此来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目前这种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用于新建建筑的结构设计,

8、还是用于结构抗震加固上,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建筑的上部结构都在广泛使用。 此类技术仍有部分的缺陷,因消能的元件与主体结构无法分离,所以当主体结构发展变形后,对消能元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减震的效果。 目前从工作原理分可将阻尼器分为滞回型和粘滞型两类。而消能装置主要有塑性消能器、磁流变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等。 四机敏减震支撑体系 无粘结支持体系就是一种机敏的减震体系,它采用科学的设计,使内核钢和外包钢管之间不粘结,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自由滑移的层面,建筑物的主要或者大部分的重量都是由内核钢来承担,而外包钢只起到一种辅助配合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内外刚就可以通过不断的作用来消

9、耗地震传传递的能量。 五跷动振动控制减震设计 目前跷动减震设计分为两种:其一是在设计上让整个上部结构与下部的基础在竖向不紧固,这种方法较适合于那些高并且宽的较大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震动下产生很大竖向拔力情形;另一种方法是将在地震中受力较大的柱子、竖向连接墙体以及支撑等部分构建与下部的基础不紧固。 六建筑材料的选择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可以发现,质量和周期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当材料的质量越小,地震的破坏效果就越低,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在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些质量轻的材料,并且围护结构的设计要尽可能的轻,承重墙也必须做到最轻的状态,由此来控制地震所带来破坏效果。

10、对于自由体系自震周期来说,周期越长地震的破坏力就越强。 结语: 通过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就可以让人们深刻的感觉到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是对人们财产安全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生命的危害,面对大自然的恐怖灾害,人类无法进行反抗,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智慧,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在我们所居住的建筑物上进行一系列的防震工作,由此来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毛俊玲.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 山西建筑,2010 ( 32 ) 【2】吴建,于峰.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 6 ) 【3】郑剑扬.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探讨. 科技风,2010 ( 12 ) 【4】杜俊峰.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 建材与装饰,2011 ( 4 ) 【5】李若冰.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措施探讨. 建筑技术,2010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