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5026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就强夯法在深圳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一、 前言 强夯法即动力固结法,指利用起吊设备,反复将夯锤提高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夯实地基土,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方法;其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具有造价低、施工时间短等优点,在电力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 工程概况 位于龙岗区的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工程,是深圳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工程包含一幢综合楼及充电区域。综

2、合楼为二层悬挑大雨篷的钢结构建筑。 三、 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地原始地貌为低洼沼泽及冲沟地带,后经人工填土填高整平。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岩溶堆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炭系石灰岩。场地内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Qml) 素填土:褐黄、灰等杂色,主要成分为碎石夹粘性土,碎石块径约2-5cm,最大约10cm,粘性土含量约20%,未经处理,松散-稍密状态。层厚5.906.60m。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80 kPa 。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灰黄色,不均匀含有少量粉细砂,软塑可塑状态。层厚

3、1.905.80m,层顶埋深5.906.60m,层顶标高46.5147.77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次,经杆长修正后击数5击。承载力特征值fak =120 kPa 。 粉砂:灰、灰白色,含约8%粘性土,不均匀夹少量细砂,饱和,松散状态。层厚0.801.70m,层顶埋深7.8012.40m,层顶标高40.7145.87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次,击数7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5击。承载力特征值fak =140 kPa 。 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冲洪积层(Q3al+pl) 有机质粉质粘土:灰、灰白色,不均匀含少量炭化木,夹少量中细砂,软塑状态。层厚5.008.90m,层顶埋深8.6014.10m,层顶标高3

4、9.0145.07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4次,经杆长修正后击数512击,平均8击。承载力特征值fak =110 kPa 。 中砂:浅黄、褐黄色,不均匀含少量细砂,饱和,稍密状态。层厚1.70m,层顶埋深17.50m,层顶标高36.17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4次,击数11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8击。承载力特征值fak =200kPa 。 含碎石粉质粘土:褐黄、灰黄色,不均匀含15%20%碎石,块径约24cm,呈棱角次棱角状,可塑状态。层厚4.408.40m,层顶埋深19.1019.20m,层顶标高34.0134.47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3次,经杆长修正后击数1113击,平均12击。承载力特征值fak

5、=210 kPa 。 4、第四系岩溶堆积层(Q) 含角砾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含约20%25%碎石,块径约24cm,呈棱角状,可塑状态。层厚2.305.70m,层顶埋深23.5027.60m,层顶标高26.0629.61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次,经杆长修正后击数314击,平均7击。承载力特征值fak =180 kPa 。 5、石炭系石灰岩(C) 微风化石灰岩():灰白色,大理岩化现象明显,岩石矿物新鲜、坚硬,节理、裂隙发育,部分裂面铁染呈紫红色,顶部岩土接触面具岩溶现象,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少量块状,合金难以钻进,需金刚石钻进。层厚3.50m,层顶埋深25.8033.30m,层顶标高20.3

6、727.31m。承载力特征值fak =4000kPa 。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土类型软弱中软土,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内粉砂有轻微可液化势。场地地下水位标高51.3151.37m。 四、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综合楼为二层悬挑大雨篷的钢结构建筑,上部荷载较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基础采用天然浅基础即可;但由于本工程的充电设施对场地变形要求较高,故需对整个场地进行地基处理。 本工程素填土层较厚,为5.906.60m。在堆填时没经过处理,堆填时间短,呈松散稍密状态,且均质性差,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其

7、它各岩土层埋藏较深,不具备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浅基础持力层的条件。因此需对在人工填土层进行地基处理,经检测合格后,才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本工程场地范围内无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周边除约100m处一加油站外无其它建(构)筑物,在采取挖隔振沟等防振措施后可以采用动力加固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1、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或不良地层的处理。 本工程整个场地如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则挖填土方量大,施工时间长,工程造价较高。 2、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以高压喷射流直接冲击破坏土

8、体,浆液与土以半置换或全置换凝固为固结体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及碎石土等地基的处理,当土层中含有较多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用机质时,效果较差。 本工程中,因素填土含有较多大粒径碎石,如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进行地基处理,不仅施工时间较长,工程造价较高,而且效果较差。 3、强夯法:是利用起吊设备,反复将夯锤提高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较大,可满足强度及变形要求;相对而言,其土方量小,施工时间较短,工程造价较低。 鉴于本工程工期紧,本着经济合理、节约时间的原则,本工程采用

9、强夯法处理地基。 本工程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参数: (1) 处理范围为扩出围墙基础外1.0m,处理厚度为基础下为4m。 (2) 强夯锤质量15t,锤底面积2.5m2,落距13m,单击夯击能为2000kN m。 (3) 夯击点位置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介于夯锤直径的2.03.0倍之间,为56m;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最后一遍为满夯,即锤印彼此搭接以加固前几遍夯点间粘松的表土层。 五、 施工工艺 一) 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起夯面;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10、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记录夯击次数。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对含水量较高的地基,保证有足够的遍间歇时间,待基土中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再满夯,或采取强夯置换施工工艺,可先在场地上铺设一层厚约0

11、.5m的砂石垫层后再满夯; 2、满夯前有可能下雨时,采取覆盖防水措施,以防推入夯坑内的虚土大量吸水,增加地基土的含水量。如果情况允许,可在下雨之前对夯坑内的虚土夯12击; 3、满夯后场地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当局部出现“橡皮土”时将其挖除,换填砂石填料补夯;当“橡皮土”较薄且面积较大时,可用推土机的松土器将地表层翻松、晾晒后补夯。 三) 施工现场问题及处理 施工时遇到场地西北角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的情况,处理措施为: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铺填一定厚度的碎石材料,采用强夯置换。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经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特点及工期、进度、费用等方面的要求,综合分析,选择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 DL/T5024-2005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作者简介 韩晓晶(1970-)、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设计院、广东、深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