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7568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3、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伟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2、了解本课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教学过程与方法:整节课是围绕“生疑释疑再生疑”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的,并通过课件展示、感情朗读让学生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今昔不同,以及造成大瀑布悲剧

2、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教学反思:这一次公开课对比第五周上的公开课,我有了更大的感触,在第五周上的公开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的反应是比较木讷的,连学生的朗读也让人听了想睡觉,总之一句话:课上得很不轻松。(这是我新接的一个班,这次公开课可说是我上那么多节以来最不顺畅的一节。)吸取并总结了第五周那节公开课的经验,我重新调整过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第九周上的这节公开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上次大大提高了,最突出的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大胆质疑,且积极参与探讨和学习;当然,也有尾中不足的地方,现

3、本人对这一节课做得较好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生敢疑我深知: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成功教好一节课,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从尚未萌发兴趣到兴味盎然,逐步形成旺盛的学习动机,直至具有坚毅的探索精神。所以,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来了个介绍,先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可以上大屏幕,也就是请来了一位摄影老师给我们拍录像,看谁最上镜,谁表现得最精彩?结果同学们一听都来劲了,个个都表现得特精神,连坐姿也比以往要端正,脸上写满了兴奋,为了让自己更上镜,学生已忘了因有老师来听课而产生的紧张感,课堂的氛围也显得轻松多了,发言也特别积极,对这一

4、节课也产生了新鲜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把问题让给学生提,让生会疑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更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整节课中,我都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从课题处着眼,揭示课题并读题后,我引导学生“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便得到启发了;然后,抓重点词句生疑。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从题质疑的答案,并要求学生在读文中检查自己有没不理解的词句,或发现新的问题并记下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点拨;另外,引导学生扣“留白”发问。基本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再深入读文,看文中有没哪些内

5、容没交待清楚,但自己又很想知道的?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激发。三、注重训练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在学习塞特凯达斯今昔的不同内容时,我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大瀑布昔日的雄伟气势,壮观之美,以及如今的悲状,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并激发了学生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陌生的一个景点,为了让学生在感官中受到感染,获得体验。我充分利用了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看到大瀑布的变化是多么的令人伤感、悲怀和震醒,从而也明白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重大意义了。当然,任何一节再好的课也会存在

6、它的不完美之处。所以,我也对这节课做了个总结和反思,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的就是为了保证一节课能把大瀑布的葬礼这篇阅读课文学完,而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和思考,结果质疑时导致有些学生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也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我在“我会读”这一环节中故意把“塞特凯达斯”的“塞”写成了“赛”,可惜课堂中还是没有一个学生敢于指正;下课后,我调查了一些学生,结果有学生说自己看到了,但不敢说,而且还是成绩好的同学。从这一问题可以看出,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偏重于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长此以往,有的学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遭同学嘲笑,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产生疑问,甚至有些学生怕自己说出来回被老师批评等。针对这种“畏难”现象,看来我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方面还是比较欠缺,今后还得多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