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7673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称象》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称象》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称象》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称象》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称象》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称象》教学设计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称象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曹冲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呀?(他很

2、聪明,只活了13岁) 师:你们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些知识呀?(书中)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曹冲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标好自然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么?快看他们来了。 出示:称象 秤杆 师:秤和称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杆秤,你们见过么,在哪见过?(中药房)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还知道那些秤啊?(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你知道那里是秤杆吗?当秤杆保持水平时,这个秤砣的重量加上秤

3、杆上的标度就是你称得懂戏的重量了。 师:有一个字老师给描成兰色了,为什么呀?那这个字还读什么呀?你能组一个词语么?(栏杆、旗杆) 师:你知道船舷是哪么?谁来指指?(学生指) 出示:又高又大 又()又()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呀?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么?(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细又长) 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师:我如果说“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墙 一()秤 四()柱子 一()大象 一()船 师:很好,课文中的细节你们都注意到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括号里的词语叫量词,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比如,一双鞋,一张桌子。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他们。谁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

4、括号里的词语读清楚。 三、细读课文: 质疑 师:看来,字词你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请你再读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用的什么办法?为什么称象?) 师:你们问的问题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听讲,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一)什么样、哪来的:师:谁来说说?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么?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说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读出来么? 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 师: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是哪来的呀?课文中有介绍么?谁来读读? 过度:看来,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称象方法,

5、快看看课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 (官员们、曹冲) (二)官员的办法: 师: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师:官员们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说么?(议论) 师:那你们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官员们提出来的办法么?(造大秤、宰大象) 师:这两种办法好么?为什么? (造大秤根本就不现实,因为大象那么大,根本就没有人能把大秤提起来;宰大象就更不现实了,大象都死了,知道重量也没有用了。)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不同意官员们想出的办法,那曹操同意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那我想把这句话

6、改改,谁来读读,哪句话写的好呀?为什么? (直摇头表示曹操很不同意,如果改了意思就没有这么深了)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你能加上动作么?(自己练习一下) 师:谁来读读? 评:我仿佛看到了曹操摇头表示不赞成的样子。(三)曹冲的办法: 师:看来,官员们没能想出好办法来,那曹冲想出了怎样的办法呀?自己读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画下来。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4个) 师:曹冲称象的办法你读懂了么?结合课文中的图看看,想想他的办法可以分成几步,在书上标出序号。 师:你能用第一步是、第二步是-这样的句式说说么?小组之间先说说。 师:谁来说一说。(同时放课件) 师:你们看明白了么?你们看,这个孩子只

7、有七岁,却把话说得这么有条理,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说一说么? 师:曹冲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么,你们知道石头的重量为什么等于大象的重量么?(讨论一下) 师:是的,大象是个庞然大物,我们无法称出它的重量,但是我们如果把大象换成一块一块的石头,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你看,曹冲多聪明呀?那么,你们知道曹冲是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么?(讨论一下) 师:他受到官员的哪些启发了?船当大秤,水当人,一块块的石头就是一块块的大象) 师:看来,他认真思考了。那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呀?(聪明、爱动脑筋) 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他的年龄呢?(很小) 师:你是从哪

8、看出来的?读读。 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师:我想把这句话改改,你们看好么,为什么? (才七岁说明他的年龄特别的小,但很聪明。) 师: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四)结果 师:用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么?从哪看出来的?(5段)我们一起读读。 三、拓展 师:曹冲受官员们的启发想出了称象的办法,那你们如果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你受曹冲称象的启发又能想出怎样的办法呢?你的办法好在哪呀? (可以不费人力,计算起来更方便。) 评:看来你们也很聪明。 师:科技发展到今天,要想称出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那现在我们想想曹冲称象这件事,你又有什么启发呢? 师: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曹冲一样做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下有关曹冲的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