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9525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3揣摩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民俗的品味与鉴赏。【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教学的难点是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

2、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又怎样的特色。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画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研读,及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在拓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xng)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2.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及沈从文表现湘西农村生活的有关文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美丽的云南,神奇的热土,那里的山水清秀明艳,让人

3、沉醉。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用歌声传情,用歌声展现自己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云南,去了解云南的歌会。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掌握以下字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应掌握的字词:蹲踞酬和 熹微 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xng) 引经据典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hu)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1.课文中描写了在的大的哪三种不同场所听到的民歌演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说说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要点提示:1.第一部分:山野对歌。第二部分:山路漫歌。第三部分:村寨传歌。2.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

4、力的大比拼;是急性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是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三、研读探究。1.进一步阅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分别把握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写作的不同手法。四人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特点写作手法要点提示:1.内容特点写作手法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重点写唱歌人山野漫歌急性的自由歌唱,发昏性情,自然成趣重点写唱歌的环境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重点写唱歌的场面作业: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第二课时三、研读探究。2.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你文章中的所欣赏的语段,说说你喜

5、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六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要点提示:2.重点分析:第二小节的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及其原因。文中的二小节,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如在眼前,着色浓重、艳丽。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节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课后练习二中的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第四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赶马女

6、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生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干“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通过第五段学习场面描写。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

7、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世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四、拓展延伸: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在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学习课文中三种不同写作方法,把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把听到的民歌及其场景,结合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作业:课外收集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段落。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