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66690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参评论文类别:小学教学论文论文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作者姓名: 蒙丽丹单位具体名称:来宾市忻城县欧洞乡中心小学联系电话: 13768959102邮政编码: 54621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欧洞乡中心小学:蒙丽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生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古今中外得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对学习的迁移作用,都是强调学习兴趣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得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2、诱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热切得向往,从而达到好学乐学、创新得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谈几点肤浅的见解。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发学习动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得开始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对新知识的好奇转为喜爱,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得教学内容和学生都不同特点,分别创设不同得情境,使情境兴趣与学生个人兴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兴趣点,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的情趣,以唤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例如某位教师在上一年级语文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

3、的小手。现在,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手,我们来评一评谁的手是胖乎乎的。(学生兴奋地将自己的小手高高举起,并评出谁的手是胖乎乎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幅画,说:“老师这里有一双也是胖乎乎的小手,你们想知道这是谁的手吗:这双小手又会做什么事吗?”(学生齐声回答:想!)就这样,教师即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文的学习。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情境,是一堂好课的基础。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浓浓的“师爱”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诱发,要达到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爱好和追求的意向,从而达到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得目的,其首要一点是教

4、师要“爱”自己的学生,让浓浓的“师爱”产生的积极性转化为动力,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而无压抑感,达到“乐学”的目的。三、以“戏”激趣。游戏活动是小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当学生参加游戏时,其乐趣与积极性是非常之高,可以达到“寓教于乐”。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得特点,设置游戏,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思维状态。例如,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我通常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开火车读生字,小老师领读生字,送生字宝宝回家等等。又如,一位教师在巩固生字练习时,其设计了“送信”游戏(其实是为生字找朋友)。一名学生站在讲

5、台上,手举“信箱”,三名学生坐在位置上,手持“信”生字得朋友充当“邮递员”。游戏开始,全班学生边拍手边唱儿歌,三个学生把“信”投进“信箱。学生再愉快、祥和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了新知识。四、竞赛激趣法。竞赛是一种动力。小学生好胜心强,求胜心切,课堂上的竞赛,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个人之间、尤其是男女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谁都想逞强,显示自己的力量。这样,在开动脑筋、互助合作得过程中,枯燥得内容变得有趣地掌握,这种形式,小学生是极感兴趣得。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夏夜多美中,给各小组三位学生组成一组,分别扮演小蚂蚁、荷花、蜻蜓,看哪组演得最好,然后再找出各小组的

6、演出成败原因,这样一来,学生能在欢声笑语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五、“鼓励”激趣法。研究表明,获得赏识是孩子心灵深处得最强烈得要求。因此,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多给孩子一分赞赏,老师的一声“你真棒,你真行”,都会让学生产生莫大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也是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得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要把握好分寸,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学习、思考。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知其失,长其善,增强学习兴趣,获得最佳得学习效果。参考文献:【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邓涛:高效课堂得引导艺术【3】艾薇儿拉夫莱斯: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4】安德鲁J米格纳诺:小学课堂管理【5】宋海英:行走课堂【6】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