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69748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第一方面:教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它在教材中属于“关注科学”单元。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它要求我们带领学生去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科学。我想本来语文和科学就是相通的。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思维方式本身就十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二方面:学法。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 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

2、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三方面:教法。在这堂课中, 我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 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 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与他们一起朗读, 一起讨论, 一起创作。 师生互动, 形成一种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准备:1. 分四人一组,各组发 白纸一张,选定组长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2. 3 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3. 课前预习,比如自学生字词、找出成语、熟悉课文内容等。4. 准备大作本。教学目的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

3、据。4.帮助学生确立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 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学过程:一. 导入: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活跃一下气氛,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情感基础。课堂:由课前的歌曲提问: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什么?进而提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在老人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师:有 3 个学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看来生活中事物的标准答案不止一个。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说: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

4、结论也不相同。 二 .整体感知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 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2.“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请组长把小组的共同见解作好记录。学生读书 2 分钟,然后自由交流: 4 5 分钟,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的一组中去。二 . 交流见解第一题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 观点 - 论证方式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观点 1. 渊博的学识2. 有探求新事物、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

5、( 第 8 自然段 ) ;罗兰布歇尔的事例( 第9 自然段 ) 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问题二: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观点 411. 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2. 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 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 非凡的灵感, 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3. 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 主要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第二题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

6、性的人21.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 一 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三. 创造火花(过渡语: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寻求第二种答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就动一动手,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材料:3 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夹书、书签、钓鱼钩、女生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目的: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 使学生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四 . 本文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目的:反思学习过程,学有所得v1.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v2.引用的成语、 典故颇多, 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五 . 写作实践下面就请同学们以课文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 字左右。学生写作,后交流,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六 . 奇思妙想(作为机动内容 - 时间多,当堂交流,时间少,作为作业)说一说自己想发明创造什么 ? 你准备怎么去努力实现你的发明创造。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