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77642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高中)化学-高中-浅论高中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问题的提出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但过去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大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是被动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上课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下课背理论,背实验,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认真的学生可能有一个好成绩,但缺乏创造力,这些学生若遇到成绩不好就可能丧失动力。因为他们缺乏一种在化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有欲望去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是围绕分数去学习,即使有喜欢提问的学生也仅仅问的是“老师,这题怎么做?”之类的问题,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新课程化学学习的要求。因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

2、生通过高中的化学学习应该“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2”。2学生化学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通过笔者自身高中及大学的化学学习和短暂教学经验的体会,分析我国教育尤其是化学教育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学生化学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如下三点:(1) 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的化学教学的指挥棒是分数,所以教学的时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注重思维过程的分析,或注重学生的解题结果而忽略解答问题的过程,丧失了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很好机会。(2)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材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的化学课程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教材通常以“切块式”处理教学内容3。这样处理的结果虽然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整体性,系统

3、性,但不利于知识的综合利用和有效转移,造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的产生。(3) 教师权威过重与学生学习方法障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权威非常突出。因此学生在传统的教师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下,比较习惯听老师讲解和记忆现成的结论,不敢大胆质疑和猜想4。即使有学生的看法与老师或者教材冲突时由于教师权威非常突出仍然不敢突破。3培养发展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策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自己讲,替学生问,不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时间,结果学生一遇到稍难的问题就问老师,这样对于老师教学可能省事,但却养成了学生思维懒惰的不良习惯,最后问题意识薄弱,问题解决能力差,学习效果不

4、明显。所以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老师要注重引导,努力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1)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学习,掌握知识本领的一种心理趋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充分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现联合制碱法的过程,人类对原

5、子结构的认识演变等化学史实,我们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产生好奇感,并为化学家的献身科学精神所影响,进而转化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第二, 充分挖掘化学科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化学是理性的,但化学也是美的。化学美表现在化学物质之美,如物质丰富多彩的颜色,多样的形状,复杂的变化;化学理论之美,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变化和永恒等;化学实验之美,如化学实验中的发光,颜色变化等等。化学老师要充分挖掘化学美的素材,让学生去欣赏化学美,体验化学美,进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5。第三, 充分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

6、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老师没有感情,甚至反感,那学生就很大可能讨厌化学。我们化学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多主动接触,利用班会活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聊天,加深师生感情。这样,当你走入教室的时候,就可能面对求知的眼神和友好的笑脸,因为他们喜欢化学老师进而喜欢上化学课,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上课专注程度就有显著提高。(2)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新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惑。化学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很多方式6: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学生提出假设: 提供给学生一组或几组相关的事物,让学生分析差异,探究原因

7、; 扩展化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引发更多新的,综合性的问题; 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面临新的,有待解释的化学现象或现实以下为笔者在“原电池原理”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情景1:展示图片a.火力发电厂工作原理;b.2001年我国电力构成图。情景2:展示录象 a.火力发电厂燃烧所产生气体;b.酸雨的危害问题: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对人类生产生活很重要,但也产生了很大污染,你能根据燃烧的本质及其他化学知识判断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成电能而不产生污染吗?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渴望。通过创设情境,唤起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3) 教给学生发现

8、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能发现问题是在全面观察事物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的。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活动等方法。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对某些化学事实或概念进行反向思考,改变其叙述方式,从逆向叙述提出问题7。如“共价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逆向思考提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否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问题。方法二:善于对比,提出问题化学事实中很多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事物间不同提出问题。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都是C4H10,它们是否为同一物质,性质是否相同;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反应开始时加热,有些不用,那么反

9、应放热或吸热跟反应条件是否有必然联系等等。方法三: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一个化学概念跟其他概念一样具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概念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如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如下表示:概念内涵 外延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者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化合物 可以导电通过改变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A:“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为电解质”,B:“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是否正确。(4)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形成化学问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第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10、。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探究的过程中的同行者;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是评价和欣赏学生学习成果的朋友,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化学知识的权威8。只有这样给了学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二:教师要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无疑是老师最喜欢,最希望看到的。但不可能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好问题,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跟化学学习内容有关。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老师在遇到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思维中断的时候,应该对他们加以鼓励和引导,引导他们找到语言表达或者思维的突破口,而不是剥夺他们继续发言的权利;当有些问题跟所学内容无

11、关或者暂时无关的情况下,老师也不能忽略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探究等等。(本文在选题阶段得到原广州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魏冰所长的大力指导,资料搜集阶段得到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科学学院2005级研究生丘国平,广州大学化学教育专业2004级研究生刘娟,关婷婷的帮助,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3 魏冰. 国际背景下的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4 王永峥.试论教育过程中的权威(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2)5 艾英俊,李慧芳.用化学科学之美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6)6 吴建国.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艺术(J).化学教学,2000(9)7 虞华文.逆向思维在化学教学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0(6)8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编.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