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80224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黄丽群).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一三学年第二学期南沙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南沙小学五年级黄丽群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能正确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教学重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郭老师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二、说教学方法。数学课

3、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郭老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三、说学法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因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特

4、点,郭老师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如下方法掌握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1、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些学具进行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所分所画的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领悟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1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学生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 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出单位“ 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后,再让学生进行几次操作来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由此,明确分数的意义,并进一步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平均

5、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四、说教学程序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时郭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 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设计意图:我觉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找到本节课的教学起点。然后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并联系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

6、验去探索分数的意义。(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这部分是对新知识的研究,在这里郭老师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郭老师请各组同学将1 米长的细绳对折,然后算一算其中一段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再将这条绳子折成三折,其中一段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操作、思考,后汇报答案。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实际计算,感悟每段绳子的长度应该用三分之一米表示。随后教师适时小结:人们在进行计算或测量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用小数有时又不能得到准确值,这样,一种新的数 -分数就产生了。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通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

7、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来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了桥梁。第二层次是感知 1 4,理解分数意义。1、 出示课本第61 页插图让学生说说每个图下面的1/4 的含义。组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以上图示的每一份都用四分之一表示,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分数就是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学生有了多个物体可为一整体的知识基础。2、例举生活中的单位“1”,获得单位“ 1”的含义。目的是扩展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使学生能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

8、平均分。让学生能够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体及物体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进而归纳出单位“1”的含义。随学生的例举,教师小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2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个整体数学上可以用自然数1 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第三层次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郭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表示糖块,把12 张小圆片平均分成2 份、 3 份、 4 份、 6 份。并用分数来表示取一份的数。来使学生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学生操作后,教师提出疑问: 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 同样是一份, 但是分的结果却是不

9、同呢 ?通过学生的观察、 比较、发现:同一个整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不同。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成功,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劲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理解 “若干份”指的是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指的分子。获得分数意义的全面理解。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

10、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体会单位“ 1”相同,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学生动手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第四层次是认识分数单位。完成教科书第 62 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这环节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适时引导。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及与他人愉快交往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

11、新课程理念。(三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了如下练习:1、 练习 1 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2、 练习 2 的设计意图:涂一涂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理解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而理解单位“ 1”和分数意义的含义。3、 练习 3 的设计意图:写一写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4、 练习 4 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学生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

12、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四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最后总结环节我采用问答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这种教法不仅使学生可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的回顾,使重点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完整的印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五 )、课外作业3作业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郭老师布置了如下的作业题:教科书第 63 页练习十一的第 4、 5、7、 8、 9 题。五、说板书设计板书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指导性、实用性,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从中可发现抓住重点

13、,突破难点的途径,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郭老师的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单位“ 1”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美观、简洁,而且层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同时也启发学生总结新学的内容。三、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

14、。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 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4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 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长点就是让学

15、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 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 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 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

16、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 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 并说明含义。 接下来教学把 “一个整体” 抽象成单位 “ 1”,具体来理解单位“ 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 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 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 1”、“平均分”

17、,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练习第 1 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 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 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 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