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80297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设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忽视活动主体的体验性、忽视活动内容的探索性、忽视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 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 个体体验不丰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每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

2、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一、让学生多“动”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 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而小学生受知识、 经验的限制, 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 一位教育家说过: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模、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 的分与合”时

3、,教师提问:“把 7 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 ?”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 6 种不同的分法。 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 6 的分解与合成。二、让学生多“说”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 如采用听后学着说、 个别说、集体

4、说、同桌说、邻座小议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这种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三、让学生多“想”多“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应该服务于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四、让学生多“看”所谓让学生多“看”,并不是让学生当观众,看老师如何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观察能

5、力。在教学中多提供观察的机会, 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 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东西,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如在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什么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 “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五、让学生多“表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 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 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

6、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唤起学习的自信心, 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如在教学 14 8 时,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 ?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 ?”,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干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师还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口算方法,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六、教师少“包办代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我们反对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 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合作交流;用现成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 教师决不替代; 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 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