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81562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点--化学学考知识点整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化学宁乡一中班级姓名化学实验知识点【一、实验中的事故处理】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用大量水冲洗,再用NaHCO 3 稀溶液冲洗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金属钠着火干燥的沙土扑灭误食重金属离子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实验中要做到“五防” :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二、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过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漏斗、烧杯、玻璃棒

2、、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滤铁架台、滤纸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蒸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混合由蒸发皿、铁架台、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加热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用余热把发物的分离酒精灯、玻璃棒溶剂蒸发完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水下进上出;烧瓶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2/3 ;蒸适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铁架台、温度计、冷使用前要检查气密性;在蒸馏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凝管、牛角管、锥形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瓶、石棉网。体暴沸。分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分液漏斗,烧杯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液体混合

3、物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萃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常用的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分液漏斗,烧杯苯(密度比水小) 、取溶质分离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三、重要的实验】1.配制溶液( 容量瓶:标有刻度线、规格、温度)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23 次)定容摇匀定容的方法: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钠与 H 2O 反应:现象:浮( Na 的密度比水小) 、熔( Na 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Na 的熔点低)、游和响( Na 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剧烈)、红(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3.实验室制取

4、 Al(OH) 3 的方法:原理: Al 2(SO4)3+6NH 3 H2O=2Al(OH) 3 +3(NH 4)2SO4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Al(OH) 3 可以与强碱NaOH 反应,Al(OH) 3+NaOH=NaAlO 2+2H 2O。4.铁和水反应:原理 : 3Fe+4H 2O(g) = Fe 3O4+4H 2湿棉花作用:提供水蒸气;用肥皂液检验的产物是:H2。5Fe2+和 Fe3+的转化: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化学宁乡一中班级姓名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FeCl 3 溶液中加铁粉、 KSCN上层清液呈浅绿色2FeCl3Fe=3FeCl22Fe3Fe=3

5、Fe 2上层清夜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2FeCl 2Cl 22FeCl 32Fe2Cl 22Fe 32Cl6.二氧化氮与水:NO 2现象 1:试管倒扣,试管内液面上升,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原因3NO 2+H2O=2HNO 3+NO现象 2:往试管内通入 O2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液面上升;原因2NO+O 2=2NO 27.浓硫酸和 Cu 反应:原理: Cu+2H 2SO4(浓 )= CuSO 4+SO2 +2H 2O现象:紫色石蕊变红或品红褪色,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NaOH 的作用:吸收尾气;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8.喷泉实验: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

6、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水显碱性。9.氨气的制取:原理: 2NH 4Cl+Ca(OH) 2 = 2NH 3 +CaCl 2+2H 2O棉花的作用: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干燥剂:碱石灰检验氨气的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现象是变蓝;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现象是产生白烟;10.Na、Mg 、Al 性质比较NaMgAl与水反应与冷水反应剧烈与冷水反应缓慢,沸水反应剧烈与水不反应与酸反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实验结论从 Na 到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11.原电池:电极反应现象:总反应: Zn+2H + =Zn 2+H2负极 (Zn) :Z

7、n 2e =Zn 2+Zn 片逐渐溶解电流方向: Cu Zn正极 (Cu) :Cu 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电子方向: Zn Cu2H +2e =H 212.甲烷和氯气:实验现象: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壁出现油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液面上升。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的一取代反应:光CH 4+Cl 2 CH 3Cl+HCl ;13 石蜡油分解实验现象:反应生成气体,且可以使酸性KMnO 4 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产物中除烷烃外还有烯烃。14 乙醇与 Na:原理: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Na现象:钠块先沉在液面下,钠表面有气泡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钠块上下跳动。15.乙醇的催化氧化Cu/Ag原理: 2CH 3CH 2OH+O 22CH 3CHO+2H 2O现象: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铜丝变黑;插入酒精中铜丝变为红色,且产生刺激性气味。16.乙酸乙酯:浓硫酸原理: CH3COOH+C 2H 5OHCH3COOC 2H 5+H 2O实验现象: 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试剂顺序:先乙醇,后加乙酸和浓硫酸。饱和 Na2CO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