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91923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美术活动的研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探究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逐渐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大胆实践,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每位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在活动中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帮助幼儿树立起对美术活动的信心,保护幼儿宝贵的创造

2、能力,真正实现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含义。 【关键词】创造性 美术活动 幼儿主体性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幼儿”的弊病,在教育活动中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以及幼儿自主表现能力的培养,而多是以“看谁画的和老师一样”,或者由老师向幼儿发布“指令”,把创造性的美术活动降格为简单的、机械的模仿行为。当某个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会表现出生气、慌乱,然后将幼儿刚萌发的想法残忍地扼杀。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教师应该将每位幼儿当做不与他人雷同的个体来对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 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3、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单一,多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要活动过程。以绘画活动为例,基本的活动过程都是教师出示范例、讲解、教师再分步骤进行教画、幼儿参照范例及教师的教画进行绘画,最后由教师讲评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当展示幼儿作品时,清一色的与范例一模一样。教师看到幼儿的作品心中充满成就感;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感叹“老师教的就是好!看孩子画得多好啊!”;我们的孩子只学会了模仿。 基于以上这些方面,我们提出创设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利用多种方法手段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热情。 1、教师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不要随意抹杀幼儿的创造。

4、2、教师应尽其所能地让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结果表现出来。 3、当幼儿将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好或不好的结论,应先肯定幼儿的创意,再以积极地交流形式提出新的建议。这样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令他们巨大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 4、幼儿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的,有时会让成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这些想象的界定不要主观定性,可以根据幼儿的想象灵活进行教学,允许多个答案存在。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 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使其萌发的创新意念得以延续和发展。 6、教师要注意放手,给幼儿自由想象的机会

5、和空间,从幼儿的角度去体会,多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 二、扩展幼儿绘画空间,满足幼儿想象欲望。 “艺术创作方法式艺术家在其世界观、审美理想、艺术观点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对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探讨而形成的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和总的指导性方法。” 幼儿绘画材料只停留在绘画纸、油画棒上,这些,都难于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 有一次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贵州山区一所希望小学,由于资金不足,无法为学生购买画纸、画笔,学校唯一的美术老师就带着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美,并利用自然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他教学生利用树叶、树枝、树皮、草制作各种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没有水彩笔、油画棒带来的鲜艳的颜

6、色,但是这些作品更生动、更灵活。这位老师还请村里的老人教学生制作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品,将民间手工制作也发扬光大。后来,这位老师的学生制作的作品,在全国取得了大奖。虽然这位老师的学生没有画纸、没有水彩笔、没有油画棒,但是他们将表现美的方式与空间放在更美的大自然中,使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我们的孩子有着优越的生活,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在画纸上绘画,可是幼儿的创造也被油画棒、水彩笔所限制,没有这些绘画工具,幼儿就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材料制作美术作品。 三、发展幼儿创造个性,激发幼儿想象兴趣。 蒙台梭利指出:“如果儿童具有自己内在的发展模式,就应允许这个内在向导在自由的环境中去引导儿童的成长

7、。”教师应将每个幼儿当做不与他人雷同的个体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和鼓励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潜力。因此,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可以多以意愿画的形式为主。例如:绘画活动蜻蜓,由于幼儿平时很少见到蜻蜓,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飞舞时的身体动作了解很少,教师可以利用FLASH帮助幼儿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有大大的眼睛、透明的翅膀及修长的身体;蜻蜓喜欢在有水的地方生活,池塘、溪流边都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蜻蜓只在夏天出现,其他的季节我们见不到蜻蜓。当蜻蜓饿的时候,它们会捉蚊子吃,所以蜻蜓是益虫,小朋友要保护蜻蜓,不要伤害它们;蜻蜓有着修

8、长的身体,当它们飞舞时身体会呈现各种不同的姿态,令人赏心悦目。幼儿可以通过这种动态的方式去了解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或者很难见到的事物,帮助幼儿对这些物体有更直观的认识,为幼儿的创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当幼儿对蜻蜓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以意愿画的形式表现出各种形态的蜻蜓,例如:蜻蜓舞蹈家、夏日的池塘等,从而让幼儿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蜻蜓知识,结合想象和创造,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蜻蜓。 四、营造愉快教学氛围,帮助幼儿创造表现。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去使现实被他同化。这

9、里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幼儿正是常常沉浸在美术创造这一游戏当中,忘记了一切,不再把教师当做是自己行动的策划者。本来,幼儿就是将美术活动当成是一种游戏,他们不会要求自己一定要学会画什么,所以,此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的活动氛围,不要因为幼儿忘记教师的存在而感到愤怒,这样只会将幼儿的创造力扼杀,教师也可以陪幼儿一起沉浸在这个发现美、表现美、令人心情愉悦的游戏中。怎样为幼儿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如:故事、情景表演、角色表演等方法,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展开自己的想象。例如:绘画活动蝴蝶

10、,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更换不同的背景图,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故事,如:蝴蝶去采蜜、蝴蝶的舞蹈、三只蝴蝶等。也可以利用类似皮影样的蝴蝶图片,在背景图上进行情境表演。也可以让幼儿戴上蝴蝶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 当然,在幼儿进行这种游戏时,教师不必要求幼儿保持寂静无声,保持井然的秩序。因为过多的强调这些,将会影响幼儿愉快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窒息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只需要告诉幼儿:在创作时,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教师可参与幼儿活动,或给予帮助,成为儿童的伙伴或朋友,在孩子们看来,教师也参加的活动,有助于引起幼儿活

11、动的兴趣,这样的氛围,是幼儿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在这个游戏中,到处都以幼儿为主,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探索和发现。 五、合理创设活动时间,满足幼儿活动需求 每个孩子都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地、全身心的投入,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不愿被别人打扰。但是现在美术活动时间一般比较短,对于一些能力较弱、动作较慢的幼儿来说会令他们感到紧张。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结束了,老师开始收幼儿作品,这时,一些动作慢的幼儿在老师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将还未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脸上还带着失望、挫败的

12、表情;还有一些幼儿会在老师的催促下,胡乱地涂几笔颜色,将作品交给老师。这样会给幼儿带来失败感,因为一幅不完整的作品会令幼儿产生不成功的感觉,从而会对美术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笔者认为,当幼儿没有在活动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时,教师可以将幼儿作品放在区域中,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在未完成美术作品时产生的失败感。 六、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扩展幼儿绘画思路 每一位幼儿在完成一件美术作品时,心中都会充满成功感,即使这件作品在别人眼中再难看,在幼儿眼中都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时,如果老师随口一句:你画得这是什么

13、东西?难看死了。那么孩子的自信心马上被击垮,等再进行美术活动时,他一定是惴惴不安的,也没有信心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感受生活,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幸福感。“泯灭儿童期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存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儿童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物,因此就不能创造天堂。”教育应当关注幼儿所关注的、感受幼儿所感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及含义。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2】艺术概论第五章节“艺术创作”第三节“艺术创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