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91935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六塘中学梁鸿幸垂直于弦的直径也叫垂经定理,是初中九年级人教版第二十四章第2 节内容,它是圆中有关计算方面比较重要的一节。为减轻师生的负担,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我选用了计算机 CAI 课件来辅助教学。这节课主要经过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折自制的圆形图片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小结时教师用课件展示模拟实验操作。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垂经定理的内容。第三个环节是利用垂经定理解决有关方面的计算。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我这节课最闪亮之处。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收获和不足均有

2、,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回归生活。我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没有选用课本中的赵州桥问题,而是展示我们校教学楼前路上有的圆形设计图案,同学们非常的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之来编写一道类似于课文中的赵州桥问题,提出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自然的进入课题。在得出新知之后我及时的回应课前的提问,要求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来解决,这样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并且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2、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体现做中学数学。通过“实验 - 观察 - 猜想 - 证明”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我让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圆形图片对折圆,找出圆心。学生很感兴趣,有些同学折的是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得出圆心

3、,有些同学折的是两条斜交的直径得出圆心,但方法都很好。让学生在自己的图片上画出与直径垂直的弦,并让他们把圆形图片沿直径对折,要求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发现、记录其中所有相等的量,学生动手的机会比较多,合作中分工清楚,各司其职,几乎所有的小组都能迅速完整的找出图中所有相等的量。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垂径定理,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在这节课中我感觉最成功的地方。3、合理选用计算机CAI 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再加上教师展示的模拟实验,能生动形象的反应垂

4、径定理及推论中描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认识较为深刻,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欠妥之处1、备课时备学生不够,高估了学生。我要求学生将垂径定理中的五个条件中任意两个条件作为题设,剩下的条件作为结论部分并进行推导证明命题。学生本身基础不够好和老师没有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分工讨论,这样他们很难完成这部分的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应该将这个要求作为学生课后的交流作业或者是把它放到下一个课时来解决。2、选择练习题不够精简。课本中赵州桥的问题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是属于偏难,应该先解决一些简单的类型题。比如:已知弦的长度和圆心到弦的距离,求圆的半径这类题,其实就是先分解赵州桥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巩固了垂经定理,而且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再要求解决赵州桥的问题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3、没有将 CAI 课件和常规教具有机结合。学校的多媒体教师没有活动的小黑板,没有空间让学生将垂经定理中平分弦的证明过程板书出来,我也没有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稿纸上完成,并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如果处理好,可以防止部分学生缺少主动性,并且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总之,经过反思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我们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要真正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单纯的的知识接受者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