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问题说课稿.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95107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屉问题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抽屉问题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抽屉问题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抽屉问题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抽屉问题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抽屉问题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屉问题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抽屉问题说课稿市八中 张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一、教材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我首先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教材中,有三处孩子们不好理解的地方:1)“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2)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3)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六年级

2、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于是我安排通过例1的直观操作教学,及例2的适当抽象建模,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

3、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至少”的含义,并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于是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课堂始终以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一副崭新的扑克牌,每组学生准备四支铅笔和一个笔筒。三、说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师:你们喜欢玩扑克牌么?那我先用扑克牌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好么?出示一副扑克牌,先拿出大小王还剩52张,现在任

4、意抽取5张,我敢的说: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请两个学生抽取5张抽取验证。师: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边说边展示。(生很惊讶和好奇)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初如此准确的判断么?道理是什么?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抽屉问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设计意图:上课前亲和的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1、提出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不管你怎样放,有多少种放法? 2、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

5、前准备好的铅笔和笔筒,实际的动手摆一摆,放一放。学生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超链接直观演示每种情况)最后板书:(4,0,0) (3,1,0)(2,2,0)(2,1,1)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四种情况的示意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说说每种情况中都至少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笔筒中。引导学生发现现象:把四枝笔放进三个笔筒里,不管怎样放,至少有2枝铅笔要放进同一个笔筒。【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

6、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笔筒,理解“总有一个笔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接着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笔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笔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笔筒中,无论放在哪个笔筒文具盒里,一定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

7、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4、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师:把四支铅笔分给三个笔筒,分东西可以列?(生回答除法算式)生列式:43=1(支)1(支) (师板书)师:所以这是有余数除法,那至少有两只怎么算出来的呢?生得出 : 1+1=2(支)【设计意图:在枚举法和假设法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5、出示第70页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

8、子”如何分配?师同时用课件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当余数2时,依然用商+1求出至少数。生列出算式:751(只)2(只)1+1=2(只)【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6.初步观察规律。师总结:刚才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我前面说的“抽屉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已知物体数(如笔、苹果、鸽子等)和抽屉数(如文具盒、抽屉、鸽笼等)两种量,求至少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所有算式,找出那些是物体数,哪些是抽屉数,而且解决这类问题时用谁除以谁?你发现什么规律或者窍门了么?导出: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而不管余数是几,至少数都等于商+1.生说师板

9、书,并加以夸奖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7、用算式法解决活动2.指明生板书,其他同学再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第一关:填空。恭喜同学们顺利来到第二关O(_)o.判断第三关: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125只燕子飞回50个鸟窝里,不管怎样飞,至少多少只燕子要飞进同一个鸟窝呢?【设计意图: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抽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四、小结全课,激发热情1、同学们,学习了抽屉原理,你能破解老师上课前给大家表演的那个小魔术了么?指明学生上黑板板演并解释,全班鼓掌表扬。2、同学们,今天的你学的开心么?有什么收获么?【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我们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小游戏的解释,做到了首尾呼应,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四、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