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徽骆驼”精神.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995447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徽骆驼”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看“徽骆驼”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看“徽骆驼”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徽骆驼”精神.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看“徽骆驼”精神 数百年前的徽商,实力之强、名号之大、辉煌之极,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特别是他们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商业经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谈到徽商的精髓徽商精神,总会提及“徽骆驼”精神。追溯其源,史籍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盐业、典当业、土产杂货业等绝大多数为徽州商人掌控,当地居民称这些行业的头柜朝奉为“徽老大”,因“老大”与“骆驼”在江南方言发音中同音,徽州商人也由此得到了一个“徽骆驼”俗称。被誉为“沙漠之舟”的

2、骆驼,最是吃苦耐劳、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着、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徽商的巨大成功与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徽骆驼”精神密不可分。到了近现代,经徽州籍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宣传,徽州商人的创业精神被称为“徽骆驼精神”而享誉四海。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中解释“徽骆驼”的辞条是:“徽州不产骆驼,比喻徽州人为正义奋斗,宁死不屈的性格”。 “徽骆驼”:徽商的吃苦精神 在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人之所以大批外出经商,道理其实很简单:徽州地理环境恶劣,适合耕

3、作的土地少,除了出外经商,恐怕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生存方法。徽州又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于交通闭塞,中原的士族在战乱时期不断迁移到这个“世外桃源”。在历史上,中原人有三次大规模地迁徙到徽州。新安名族志中说,从两晋起,历代迁移到徽州的名族一共有78个。本来徽州的土地就有限且贫瘠,人口不断迁入,不断繁衍,出路何在?就是走出徽州去经商。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徽商的成功,固然在于他们善于抓住机遇,固然在于他们有着商人的精明,但是如果没有经历一番千辛万苦,怎会拥有让人羡慕的裕身肥家的光彩? 走出徽州的文人胡适曾经把徽商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誉为“徽骆驼”,最合适不过。被人们誉为

4、“沙漠之舟”的骆驼,吃苦耐劳,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着、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徽商的巨大成功与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徽骆驼”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徽骆驼”精神是徽州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骆驼”精神作为安徽特有的地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特质,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商业文化的视角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重要成就的今天,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传承和发扬“徽骆驼”精神,不仅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而且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应有的商业文化的有益养料。当代徽商仍然需要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善于捕捉商机,果断精确决策;要坚持以义取利、诚信经商,自觉维护市场经济良好秩序;要发扬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开放合作,抱团共赢;要讲求勤俭持业和持家,培养好新一代徽商,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注重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切实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