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pdf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002079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1 年5 月 第 3 期 常熟高专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u College May. , 2001 No. 3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y 马彩虹 ( 南京师范大学 经法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 ?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 20 世纪初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 ? 准备律、 练习 律和效果律。探讨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 ? 关键词:桑代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 ? 中图分类号: G4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2794( 2001)03- 0068- 03 一、 桑代克

2、及其学习定律 爱德华?桑代克( Edward L. Thorndike, 1874? 1949) , 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 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 世纪末, 桑代克通过著名的? 迷箱实验?, 观察到动物是通过尝试错误而 偶然获得成功的, 因而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即? 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 固?。20 世纪 20、 30 年代, 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 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 律、 练习律和效果律。 1. 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之势。在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 他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

3、 食物放在 箱子外面作为脱逃的奖赏。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最初, 当猫去碰、 去嗅以及从各个方向去抓食物 时, 它表现出一种平常的、 随机的、 很有点紊乱的行为。最后, 猫碰巧做出了正确的行为, 门开了。在首次尝 试时, 出现的正确行为十分偶然。在以后的尝试中, 随机的紊乱行为出现得少了。直至最后, 当学习完成时, 只要把猫放进箱子, 它就会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桑代克观察到, 在他的实验过程中, 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 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如果猫吃得很饱, 把它 放进迷箱后, 它很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箱的行为, 而是蜷缩在那里睡觉。所以, 对学习的解释必 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

4、所谓的准备律。在这里, 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 面的准备( 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也是必须的) , 而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2. 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学习需要经过重复才能完成, 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桑代克认为, 一个联结的使用( 练习) 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 不练习) 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 因使用而加强, 因不用而减弱。 后来, 桑代克又多次指出, 大量的、 过多的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 反应联结的力量。例如, 他让 一些大学生蒙住眼睛画一条 3英寸长的线条, 允许被试者尝试上千次。结果, 被试者从第一

5、次到最后一次的 尝试并无任何进步。一般说来, 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 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 没 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68? y?收稿日期: 2000- 06- 06 作者简介: 马彩虹( 1968? ) , 女, 研究生。 3. 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凡在一定情境中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该情境发生联系, 结果是再遇到此情境时, 这一 动作会比以前更容易出现。相反, 在某一情境中引起不愉快之感的动作, 就会与该情境分离, 当该情境再现 时, 这一动作较难重复。也即凡是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会被加强, 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 为了保证学习

6、的发生, 除了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外, 食物是必需的。要是猫逃出 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的话, 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逃出迷箱了。这就是著名的效果律( 用桑代克自 己的话来说, ? 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 刺激 ? 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 , 这也是桑代克最主要的学习 定律。 二、 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启示 1. 激发动机, 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动力。 ?动机具有引起个体活动的始动功能, 指引活动方向的指 向功能以及增强活动力量的强化功能。学习中的动机和兴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能促使学生集中精 力, 积极主动, 不断探索, 不断进取, 加快达到学习

7、目标的速度。 桑代克的准备律告诉我们: 当一个学习者作好了学习准备, 即动机准备, 学习就能发生; 如果学习者没有 作好准备, 学习就不会发生或低效。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准备心理, 应该成为教育的 首要任务。教师不仅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教育的手段, 而且要把它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实际上 不少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味? 死教?, 那是一种强迫学生学习的教育。据调查: 中国约有 50% 的独生子女学过钢琴等乐器。然而, 又有多少孩子有? 动机准备?呢? 因此才出现了有的孩子为逃避练 琴而剁手指的惨剧。强迫学生学习, 学生是被动的, 他们会感到痛苦, 在

8、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 果。只有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入手,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改观。 2. 适当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学习必须经过练习, 练习之后才会有效果, 才能产生学习或学习的迁移。这是桑代克的练习律揭示的内 容。两千多年前, 孔子也说过? 学而时习之?, 方能? 温故而知新?。可见, 重复是学习的必由之路。 作为课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是形成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 把在讲授阶段已经理解和记忆的新知识, 通过独立作业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练习的这种重要作用, 教 育界早就形成了共识。不仅

9、如此, 不少时候还片面夸大了这一作用, 因此出现了? 题海?、 ? 卷海?、 ? 罚抄?等现 代汉语中的新名词。 其实, 桑代克的研究早已证明, 企图通过加重练习使儿童大脑? 皱褶增深?的想法是事与愿违的。学习某 知识以后, 通过适量的练习使之达到熟练, 对能力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是, 简单重复的或过量的练习并不能 使学习效果增强, 有时侯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推进呆读死记的苦海。 因此, 不能把练习当作惩罚, 不加思考的练习毫无意义和价值。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高水平的教师决不 搞? 题海?战术, 把练习变成简单的机械的重复, 而是精选习题, 进行有指导有目的的适当的重复, 使练习

10、真正 起到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的作用, 达到? 举一反三?的目的。北京景山学校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采 取? 作业布置适量, 减少重复性, 提高灵活性?的做法, 结果一方面? 减轻了课业负担?, 另一方面? 识字的硬指 标并没有降低, 全年级同学都达到要求, 并超过了普通学校二年级的识字率?, 值得许多学校借鉴。 3. 及时表扬, 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桑代克曾写道, 一种反应倾向是? 打上印痕?还是? 抹掉印痕?, 这要看它产生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结果而 定。学生学习取得成效,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就能促进其未来的学习, 反之则阻碍其未来的学习。这个道理 其实很简单, 在生活中, 不要说孩子

11、, 成人也是更愿意听到别人的表扬声的。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对 106 名四年级、 五年级的学生做了难度相同的加法练习, 分为四 组, 一组为控制组, 只练习不予评论; 其余三组, 甲组为受表扬组, 每天由主试宣布受表扬儿童的名字; 乙组为 ?69? 受训组; 丙组为受忽视组, 只让他们听其他两组的表扬和训斥。结果表明: 受表扬组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受训 斥组其次, 控制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 反而有所下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 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 看到自己的 进步, 看到成功的希望。我们常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实际上,? 成功更是

12、成功之母?。对于孩子尤其是学 习困难的孩子, 成功的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失败, 因为新的失败往往不能成为他们成功之母, 恰恰成为他们 更大的失败之母。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成功, 能力的转化是在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鉴于这样的 认识, 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提出了? 成功教育?, 南京聋哑学校副校长周弘提出了? 赏识教育?。成功教 育、 赏识教育坚持赏识学生、 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 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 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 一点进步和成功, 促使学生发现自己、 发展自己, 看到自己的力量, 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桑代克作为先驱者对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内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是属于

13、最伟大的研究者之列的。 虽然在桑代克的研究工作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模式, 但他的贡献仍然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 他的三大学习定律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定律, 对激发学生兴趣, 减轻学 生负担, 帮助学生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舒尔茨. 现代心理学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2 施良方. 学习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4 苏达礼. 救救孩子M .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5G?H?鲍尔, E?R?希尔加德. 学习论? ?

14、 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6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7 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责任编辑: 何东亮) Thomdike? s Laws of Learning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MA Cai_hong (Economic Law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Basing his reseach on the experime

15、nt results, Edward L. Thorndike, 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introdu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century the three laws about learning activities, namely the law of readiness, the law of exercise and the law of effect. The three laws are brief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enlightenment, which these laws can give to today? 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Thomdike; the law of readiness; the law of exercise; the law of effect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