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风筝的特点.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006486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家埠风筝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杨家埠风筝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杨家埠风筝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家埠风筝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家埠风筝的特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杨家埠风筝的特点在潍坊地区,人们一提起风筝就很自然地与杨家埠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杨家埠数百年来扎制的千姿百态的各式风筝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根据杨家埠风筝老艺人的介绍和通过研究流传至今的风筝,可以看出,杨家埠风筝所反映的内容、表现形式、绘制技法、色彩运用以及放飞等方面都是有它独到之处的。其一,在内容上借动人的神话故事和花鸟瑞兽、鱼虫等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寄托人们的意愿、精神,这是杨家埠风筝在内容选择上的一个特点。艺人们选择了心目中最崇拜的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形象化地把它绘制在风筝上,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精神上以寄托和启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几百年来

2、“杨家埠风筝”能流传至今,扎根于群众之中,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在内容选择上迎合人们的需要,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它的存在。如87岁高龄的风筝艺人杨同科先生根据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创作了“禹王锁蛟”风筝,展示了禹王擒锁大蛟,消除水患,使得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生活的气概。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们无力抗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只有在精神上寻求寄托,杨同科老人把握人们的愿望要求,随俗而进,创作“禹王锁蛟”,很自然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又如“钟馗”,也是把这个能捉鬼的神的形象选到风筝上来,迎合了人们驱邪保平安的心理愿望。还有反映人们期望健康长寿、荣华富贵的“麻姑献寿”、“仙鹤童子”、“天女

3、散花”、“三星”等题材的风筝,亦是同样的道理。另外,风筝艺人把象征吉祥如意的鸟兽、虫鱼、器物等,也纳入风筝的世界。如龙是我们炎黄子最崇拜的祥瑞物,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从过去到现在,扎制得最精美、最长的风筝要数龙头蜈蚣了。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杨同科老人扎制的350米长的龙头蜈蚣,被誉为世界之最,这确实鼓舞人们的志气,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还有“飞虎”、“雄鹰”、“凤凰”、“金鱼”、“蝙蝠”、“蝴蝶”等也是风筝表现的主要内容。也有人把“宫灯”扎制成双,高放空中,以期红灯高照,招祥纳福。其二,在表现形式上,以象征、寓意表现主题,以概括、简练塑造形象,是杨家埠风筝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杨家

4、埠风筝借鉴了木版年画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把象征“连年有余”的鱼、“百福并臻”的蝠、寓意长寿的鹤等等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描绘到风筝上,表现了人们所期望的美好愿望,因而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同木版年画一样,这种形式在杨家埠风筝作坊中是“看家产品”,不仅中国人喜欢,就是外国友人见了也爱不释手。在形象的构图上,杨家埠风筝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故事的主要情节加以概括提炼,将最突出的集中加以描绘,其他的省略或一笔带过,达到了既主题突出,又形象生动的效果。如“禹王锁蛟”风筝的画面处理,画面选取了禹王擒锁大蛟的场面,把禹王的面部、头饰、肩胄、巨手集中细致地加以描绘,其他的寥寥几笔稍加点染,显得淹没在云海水雾之

5、中的禹王的身躯更加魁梧。对大蛟的刻划也是突出了蛟的头部和爪,其他处理在隐约可见的浪涛之中,看了既给人一种印象清晰、逼真的感受,又反映了禹王锁战蛟虫那翻江倒海、惊心动魄的宏伟气势,这种表现手法是借鉴了木版年画的夸张、简洁和手绘年画潇洒生动的表现技巧,两者结合很巧妙,很成功。这种以工笔重彩为表现技法的风筝,就气韵生动而言,是神韵天成。现在有些风筝新作(包括杨家埠风筝厂的)忽视了这一重要特点,相比之下逊色不少。如新创作的“济公”、“孙悟空”等从头到脚就像写文章一样,平铺直叙,这样,反而不那么生动感人。其三,在色彩上,杨家埠风筝具有鲜艳、明快、生动的特点。杨家埠风筝在色彩上吸收了木版年画的对比手法,以

6、人们喜爱的红、绿色为主调,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鲜艳、明快的感受,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奋,同时又吸收了手绘年画渲染、层涂的敷彩技法,给人以层次厚重和气韵生动的美感,使人心旷神怡。杨家埠风筝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重色彩,重情调。虽然看上去有点粗俗、土气,但它反映的是广大农民的艺术追求,质朴而火爆的色调正与当地农民那种宽厚、豪爽、明朗的性格相一致。风筝艺人最了解农民是土地的主人,火红的太阳每天把他们唤醒,给整个大地带来生机,一望无际的绿色庄稼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希望的所在,红和绿又是那样的鲜艳、明快,因此,这两种颜色自然受到农民的欢迎,他们喜欢它,并用它来美化打扮自己。红袄绿裤子就是很好的说明。正因为他们在吸

7、收手绘年画的色调方面选取了比较厚重的群青和黄,注重了色彩上的远距离,所以,杨家埠风筝在飞上天空之后,达到了色彩鲜艳、明快的最佳视觉效果。其四,杨家埠风筝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点。杨家埠风筝经历代艺人的苦心钻研和实践,从扎制、裱糊到彩绘、放飞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以起飞高、稳受到人们的信赖。杨家埠所有的各式风筝,不管是软翅、硬翅,还是串式、立体式的,除板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均不需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并且,在收回时,风筝不落地,而像训练有素的鸟儿直接收到手中。尤其是硬翅风筝,线有多长它就能飞多高,是其他风筝无法比拟的。其五,杨家埠风筝在扎制上,具有制作简单,便于

8、普及的特点。一是扎制简单。只需竹条三根,即可扎成一双翱翔长空的春燕,普通的软、硬翅风筝,不超过七根竹条即成。二是彩绘洗练。杨家埠风筝在彩绘上很注重概括、洗练,在形象轮廊上宁用一根线条的,绝不用两根,在色彩上也是力求简单明快,最有说服力的要数着燕子风筝了,它的边沿就是轮廊,只需用笔画上两只眼睛即可,而且用紫、黑两色就能描绘出来,别看它施彩简单,放飞天空却显得更加完整、逼真、清晰。如此简单的硬翅春燕,放飞性怎么样呢?艺人们讲:“没有不起的”。像这种风筝,既省料又省工自然就很便宜,群众一般都能买得起。因此,杨家埠风筝的普及程度为其他风筝所不及。过去杨家埠对潍县城里风筝铺的工笔彩绘风筝评价是“那些风筝

9、真正怪,只能挂看不出卖”。而杨家埠的风筝是“要多少,有多少,一集五百少不了”。据艺人们回忆,在一百多年前,杨家埠风筝作坊近40户,每户每集售出风筝200至500只,每年的售量在20万只以上,这足以看出杨家埠风筝便于制作,广泛普及的程度。总之,杨家埠风筝具有扎制简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描绘生动,色彩鲜明,起飞平稳,视觉效果好,价格便宜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一是吸取了民间年画(木版年画和手绘年画)的丰富营养,二是社会商品化的发展,迫使风筝的生产按照商品的要求发展。“新鲜中看”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肯起、平稳”才争相购买;“价格便宜”群众才能买得起,杨家埠风筝几百年的发展史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所以当地群众以自己的亲身体验,集中了“好看”、“肯起”、“便宜”这6个字来称颂杨家埠风筝,确实是对杨家埠风筝的特点最集中、最恰当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