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08446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共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研发人员工资会计处理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研发人员工资表篇1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20010001300*003500250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1*500*1*4001500*003500340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30014001300*003500340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200020002000*00500048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

2、*00150020002000*0035004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1*000100010001000*010001000*003000350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00020002000*00450038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00020001200*004000420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00020001500*00400042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00010001500*0035004100*2012年研发

3、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0010001000100025002500*02600*002012年研发人员工资明细RD02RD03RD*1*500600800*0016001800*0备注凭证号1月80#*3500250000375002月84#*3500340000420003月117#*34000040600*500048000058800*35004000004700030003000*1*5000033500*450038000050800*4000420000*400042000046200*350041000039100*002500*00029600*1600180000

4、190001600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篇2(一)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会计的计量总是依托于会计确认,确认的不同也决定了计量的差异。可以看出,企业在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处理时,有以下三种方法:(1)全额费用法,即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全额资本法,即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待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时列作无形资产,分期摊销。(3)成果决定法,即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期内,设置多栏式账户专门记录其相关支出,最后按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成果来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倘若已经取得成果并预计能够产生收益时,就将相关支出全部资本化;反之则将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笔者认为,

5、就我国来说,各类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但需强调的是同行业应该采取大致相同的方法,在不同行业,则可以酌情选择:(1)研发费用支出较小,可以采取全额费用法。这一般应用于传统产业,它遵照了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即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适当简化核算并反映。(2)研发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则采取成果决定法。这主要应用于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宣告失败的开发活动,由于时间长且成本大,采用全额费用法使得当期利润的波动过于剧烈时,可以考虑列作“待摊费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分期摊销,并在会计报表中如实披露该项目的有关内容、失败成本处理方法及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等,以便有关方面

6、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3)目前,有的企业专门以研究开发或是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主,在这些以研究开发为主要业务活动的单位,可以采用全额资本法,将研发费用全部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如果研究开发活动失败,则应将失败成本全部、及时地转入管理费用。由于全额费用法是传统的记账方法,且在会计制度上与会计准则上有明确的规范,本文不作更多的阐述。而全额资本法,其实质就是把研发时发生的所有支出都列作资产,这种方法简单且适用面不广。所以,下文将重点讨论成果决定法。成果决定法,笔者认为当今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用此方法。高科技产业其本身的制造费用相对较低,间接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包含在间接费用内的研发费用就有必

7、要按照相关的作业分别进行归集,然后,再根据最后的研发结果,来决定费用的分配。这是作业成本思想的体现。由于研究开发并不一定能最终取得成果,所以,在处理研发费用时,应该分别对待开发不成功与开发成功两种可能。当然,不管研究开发是否成功,在最初的研发期间并不能知道未来的结果,但是研究开发费却发生了,所以需要有一个过渡账户来登记这笔费用。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账户是“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即在费用发生期,作会计分录: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贷记相应科目。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企业研究开发某项产品、技术、设备,初衷是认为会成功的,会获得收益的,而不是相反,而且,企业毕竟是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所以预期研发收

8、益高于成本是我们继续讨论的前提。研发是否取得成功,在最初阶段无法确知。此时可以设置一个类似于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坏账准备”一样的备抵账户,建立一个“研发费用备抵”与研发的“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相对应,期末以技术分析其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来决定各期应该提取和实际提取的“研发费用备抵”(以下简称费用备抵)。企业每期期末应该计提的费用备抵=总的投资额(1-期望成功率),而每期实际计提费用备抵应为当期应该计提的减去其账户的贷方余额(或加上借方余额)。当期计提的费用备抵,计入管理费用,予以费用化,待研发成功时,计提的费用备抵一次转回。(二)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基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实质重于形式”和

9、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企业应将研究开发费用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单独披露。“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备抵”的期末余额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以向报表使用者明示企业在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提示报表使用者对研发进程的关注。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则将“长期待摊费用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备抵”转为无形资产,并列入无形资产项目,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同时,在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中,笔者建议增加一张附表“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明细表”,在该附表中对企业的每项研发项目及其进度进行列示。包括当年投入成本、累积投入成本、预期成功率、研发费用备抵计提以及研发费用净值等。此外,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

10、资产,在转入无形资产后也应列入此表,并反应其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以披露企业在研发中的实际能力和进展情况,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研发情况和科研技术力量进行评价。 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篇3 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活动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贯彻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精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了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这一规定有利于引导企业增加研

11、发费用投入,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处理所谓研发支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得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部分分别核算。 在开发阶段,判断可以将有关支出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包括:(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

12、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

13、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在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可直接归属于无形资产开发活动的其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为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等不构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账务处理时,相关费用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同时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4、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企业购买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先按确定的金额,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区分资本化部分和费用化部分比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创新篇4作者:程慧如财会月刊:会计 2006年01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日益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支出,而且数额越来越大。然而,如何对这项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综观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实际上可归纳为两种,即: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即有条件资本化),然而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全部

15、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研究开发支出在研究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列为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则研究开发期间的利润就相对较低。而在开发成功后产生经济效益的期间,与收益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有违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第二,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无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开发项目成功,将使企业在以后年度直接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支出理应属于资本性支出,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则有违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影响了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当期费用易受研究开发支出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使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打折

16、扣。第四,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随着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也将越来越大,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必将关注企业的科研活动,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未能体现其重要性。第五,影响国家税源。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会助长企业削减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短期行为,并将最终影响到国家的税源。第六,不利于反映无形资产价值。若开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则不能真实反映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仅以开发成功年度的研究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则其无形资产的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第七,不利于考核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效益。由于研究开发支出的记录显示出的极大随意性,将使项目在研究开发成功时无从查考其投资总额,在将来考核

17、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效益时便失去了一个可靠的分析指标。部分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不足表现在:第一,资产确认标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第二,因为研究开发往往会跨年度,如本年度研究开发尚未完工,将其发生的支出列入当期费用,而当下年度继续研究开发取得成功时,将该年度发生的支出计入资产,这两者的会计处理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不符合一贯性原则,从而影响了当期支出的纵向可比性。第三,若开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如果仅以开发成功年度的研究开发支出计入资产,则其无形资产的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因为这要求对以前年度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进行重新计算,并将已费用化的支出对以前年度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影响

18、进行调整,会给会计核算带来麻烦。若不予以资本化,则研究开发的成果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真实的反映,作为报表使用者,就很难从会计报表中了解该企业拥有的高新技术的含金量,也无法了解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是否投入和投入了多少。第四,未能体现重要性原则,不便于考核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效益。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结合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取其优点,具体设想如下:1应设置的科目。(1)“研究开发支出”科目,用来反映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科目应按研究支出、开发支出设置二级科目,按研究项目、开发项目设置明细账。若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则可按项目设置明细账。(2)“研究开

19、发失败准备”科目,用来反映企业所计提的用于研究、开发的失败准备金,是“研究开发支出”科目的备抵科目。(3)“主体公积”科目,用来反映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带来的权益的增加数。设置该科目是为了在考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时,将增加的权益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经营者为了达到利润目标而减少研究、开发投资的短期行为的发生,同时可与“资本公积”科目区分开来。(4)“研究成果”科目,用来反映企业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若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进行研究、开发,可增设“科研经费”科目,核算企业所收到的科研经费及使用情况。2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1)企业发生各项研究开

20、发支出时,借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同时还应按全额计提研究、开发的失败准备金,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2)能够明确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当某研究项目结束时,若失败的,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若成功的:立即准备开发的,则借记“研究开发支出开发支出”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研究支出”科目。若暂时不准备开发的,则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同时按相等的金额,借记“研究成果”科目,贷记“主体公积”科目。当研究成果转入开发时,再借记“研究开发支出开发支出”科目,

21、贷记“研究成果”科目。当出售某项研究成果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研究成果”科目,其差额记入“主体公积”科目。若某项研究成果已失效或企业不再准备转让、出售,也不准备再开发的,则借记“主体公积”科目,贷记“研究成果”科目。当某开发项目结束时,若该项开发项目取得成功形成无形资产的,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同时还应按相等的金额,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主体公积”科目。若该项开发项目失败的,则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3)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研究开发结束时,若该项开发项目失败或未能形成无形资产的,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

22、”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若该项开发项目取得成功形成无形资产的,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同时还应按相等的金额,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主体公积”科目。(4)企业从外部购入研究成果进行开发的。购入时,借记“研究成果”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若开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的,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研究成果”科目。同时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主体公积”科目。若开发项目失败的,则借记“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同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究成果”科目。(5)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进行研究开发的。当收

23、到其所拨付研究、开发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科研经费”科目。当研究、开发项目结束或年末按完成进度结转研究开发支出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研究开发支出”科目。同时借记“科研经费”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若是企业与其他单位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则由本企业负担的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独自进行研究开发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同。3研究、开发支出的披露。研究、开发支出应在资产负债表内作为与无形资产同等重要的项目列示、披露,设想如下:研究开发支出期初研究开发支出本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其中:研究成功所发生的研究支出 形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减:研究开发失败准备研究开发支出净额一般情况

24、下,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研究开发支出净额为零,但不能因为该项目是零就不披露了,通过在表内披露,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当本单位接受外单位委托进行研究开发投资时,该项目所列示的金额就不再为零了,因为只有本单位的研究、开发项目需要计提失败准备金,而接受外单位委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是不需要计提失败准备金的。若研究开发阶段无法区分的,则“本期转出的研究开发支出”下面可列示“形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主体公积”单独作为一项权益,在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下予以单独披露,并详细披露研究成功所形成的主体公积数和开发成功所形成的主体公积数。在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内,应单独披露本年度

25、计入管理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以便于信息使用者客观地评价研究开发支出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若还需披露更详细的研究开发支出信息,则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补充说明,如某项研究项目或开发项目的进度,成功的可能性,研究费用或开发费用的发生情况及可能获得的收益等。综上所述,当发生研究开发支出时,全额计提研究开发支出失败准备金(即全部费用化);当研究开发成功时,将该项目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结合了资本化与全部费用化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具体如下:第一,该会计处理方法更合理,也更符合逻辑性,具有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不仅避免了部分费用化的主观判断,而且避免了全部

26、费用化当开发成功时不确认为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第二,其所披露的信息更充分,也更易于被信息使用者所理解,并且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第三,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研究开发支出投资做出正确的评价;第四,该会计处理方法既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又不至于过度谨慎造成企业资产不实;第五,该会计处理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者对研究开发投资的积极性。作者介绍: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探讨篇5 【摘 要】研究与开发活动在企业中显的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对研发费用的投资日益增长,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不同对企业的资产价值、当期损益和财务状

27、况都会有不同的影响。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采用有条件的资本化。这一规定是在深度考虑旧准则全部费用化的基础上改进的,有实质性地突破与革新,但是仍有一定缺憾。本文讨论我国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合理性和不足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 【关键词】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有条件资本化 一、研发费用的界定 研发费用的发生主要来源于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我国对研发费用的界定没有专门的准则,只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有所提及,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发费用,应予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28、”。该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范围规定没有像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那样做具体的列举,所有可以直接归属为研发活动产生的费用,除注册费和律师费以外,都归集于研发费用。 二、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研发费用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全部费用化、全部资本化和有条件的资本化,各个国家根据内部的经济体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下表: 2001年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我国采用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模式。过去是为了防止企业加大资产的成本、虚增企业利润,缩小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经过多年的实践,着实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 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

29、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由于我国完善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要明确划分研究阶段的结束和开发阶段的开始会很难,对会计操作人员的要求会很高。也正因如此,管理层可以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操纵企业的盈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无法真实反映成本,导致计量的相关性不强。 (一)准则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对研发费用的界定没有像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那样做具体的列举,在现行准则中也只是规定开发阶段只有在同时满足“完成无形资产使用或

30、出售具有可行性”;“具有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有足够的技术、资源支持以完成开发”;“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等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这样的规定不够细则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很高,令他们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科研项目的研发十分复杂、而且风险大,有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交叉,难以用一种标准来确定,而我国资产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对于某个具体开发项目而言,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存在一定困难和主观性,尤其对本身并不精通科研活动的会计人员来说显得更难,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有条件资本

31、化处理加大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研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存在盈余操纵空间。企业可能以利润操纵为目的来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管理者也可能按企业存在调节利润的需求,划分开发阶段。那么,现行的准则很难对企业的利润调节行为进行约束,企业可能轻松实现业绩操纵,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工作靠的是智力资本,对其估值和确认显得尤为重要。智力资本因为没有具体实物参照,其价值不具有市场参考性,所以研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 研发费用在资本化后将以资产的形式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所以必将面对摊销问题。在关于无形资产的准则中,摊销方法仅提出对“企业无形资产

32、摊销方式,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尚未对研发费用采用何种摊销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任企业管理层选择摊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操纵盈余的空间。 企业内部活动中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五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监督部门对企业划分正确与否也很难衡量,从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研发费用计量的相关性不强 研发费用投入与产出是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的,研发成果凝结着智力成本,一旦项目研究成功,就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如果以历史成本计价,以少量资产的消耗和职员薪酬作为资产入账,

33、并不能真实体现企业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严重背离了资产本身的价值,使研发会计的信息缺乏相关性。 研发费用分配难以对象化。项目投入与产出将发生杠杆效应,投入时需要大量资金,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不同的融资渠道的不同所形成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收益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束之前很难分情况分配。研发项目间的成本分配也很难,无法对研发项目进行可靠和相关的计量。 现行会计准则只将物质资源的历史成本作为企业的资产,对研发活动的人力资源的价值没有做任何规定去反映,将使企业中占比例较小的物质资源作为全部资产,而占比相对较多的人力资源却得不到任何反映,这将使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产生较大的偏差。这样使研发费用确认

34、范围的合理性有所欠缺。 (四)会计科目涵盖内容不够充分,会计处理不符合可比性 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对费用化与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在报表或附注中进行披露,进行会计处理时,其研发费用进行费用化的数额将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对其未加以区分。管理费用科目反映的内容繁杂,那就不能够清晰、明了地反映出企业研发支出所产生的费用究竟是多少。 在企业同时开发多项活动的情况下,发生的支出同时用于多项开发活动,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无法明确分配的,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但对于分配标准的确定以及是否能够明确分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这样的会计处理将会引起可比性的降低。 研发项目通常跨年度进行,所以

35、不同年度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将影响当期支出纵向的可比性。如果把开发费用计入开发成功年度的资产,则反映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如果把以前年度以前期间的研发费用进行重新计算,会计处理上进行追溯调整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化将影响资产负债表上信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很难从会计报表中获取信息考核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投资效益。 (五)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成本 很多研发项目通常是跨年度进行的,企业可能存在大量待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需要加以管理,管理不当有可能导致其迅速贬值。企业有必要对研发项目技术的创新性的市场状况跟进,以了解该研发项目投入的价值是否发生贬值。而我国

36、准则对研发支出尚未做出与减值测试相关的规定,使真实的成本无法反映。研发费用的分配及处理存在着难度。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灵活,对于分配标准的确定以及是否能够明确分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三、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策略 研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计政策要想有效地执行就必须提高实际操作性,使会计人员能自主有效地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应对研发费用具体处理考虑重要性原则,增设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科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完善会计处理方法。另外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内外共同努力避免盈余管理。让研发活动变得更加有经济价值和意义。 (一)加强资本化条件的实际可操作性 会计准则应进一

37、步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定,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应细则化,缩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难度。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采用列举式方法列举哪些具体内容属于研究和开发活动,或者排除式列举哪些不属于研究与开发的活动,让具体操作的会计人员掌握研发活动的具体事项,做到心中有数,缩小主观判断性,避免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失真。尽快完善相关规定,提高现行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在执行中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压缩创造性会计空间,增强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向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趋同,分点列示满足五个开发阶段资本化条件的具体细则,使会计人员的简单客观的做出正确判断。同时注重培养会计人员对此

38、项判断的专业知识能力,多方面有效提高实际操作性。 研发项目应尽力对象化。一旦难以对象化的话,前期研发失败的投入将具有管理会计当中所说的“沉没成本”性质。因此,找到一个明确科学的系统,对研发成本进行分配能提高操作性,也能恰当反映每个研发项目的实际成本。 (二)加强研发信息披露,避免企业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的弹性越大,受到企业管理当局操纵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国可以颁布准则明令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按自己的理解对开发阶段是否进行“资本化”做出决策。同时明确指出研发支出采用何种摊销方法,能很大程度上缩小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操纵的空间。 研发信息的充分披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管理者产

39、生监督作用,防止企业对调节利润的需求,也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进行分析和企业价值的重新确认。 增加会计报表附注的研发信息披露,在附注中反映研发信息包括: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会计政策;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具体细则;开发阶段无形资产的类型;本期的研发支出。高科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研发费用信息披露表。 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会计处理过程应加强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应保持谨慎性原则评价被审计单位研究阶段、开发阶段划分的准确性,开发阶段有关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审计部门应最大限度地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会计职业判断对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实施创造性会计行为。做好监

40、督工作,帮助提高操作性。 (三)对研发费用具体处理规定应考虑重要性原则 不同行业的企业,研发费用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和重要程度也不同。对于研发活动发生不多,研发费用很小的企业,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考虑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处理。费用化处理比较方便简单,在重要性上不会影响企业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也不会给企业管理层留下利润操纵的空间。 对于研发活动经常发生但不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将研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此时研发的无形资产大多可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这些研发支出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是合理且必要的。 对于研发活动为主要活动的企业,研发费用数额较大。这类企业研发项目的结果不外乎研发成功和失败

41、。实际操作中研发成功的产品所需的费用往往会大量计入成本,而研发失败的产品所需费用往往会大量计入费用。此时会计人员万不能主观判断,一定要客观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严格按照准则进行有条件资本化。同时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报表附注中写明是何种企业采用何种会计处理,让监督方和使用方得到最真实有效的信息。 (四)增设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科目 研发费用无法明确分配的一般都会计入管理费用,所以在管理费用下设立明细科目,设立“管理费用研发支出”明细科目。专门反映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耗用的原材料及支付的现金等,将其计人当期损益。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充分披露,以便会计报表使用者解读会计信息

42、,准确使用。研究阶段的会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研发支出”,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设立“研发费用减值准备”会计科目。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研发项目进行后续的减值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予摊销,只在存续期间内进行减值测试;另一种是有一定的期限,在相应的摊销年限进行摊销。国际会计准则是每期末对研发费用进行重新估测,再计提减值准备。我国也可以根据研发活动价值的减值情况进行计提研发费用减值准备。当研发成果商业化后的未来现金流入量低于其研发支出时,计提减值准备,在期未做减值测试后,并且按实际记录下来。会计处理为,借记“研发支出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研究的专利取得成功时,应将管理

43、费用和研发支出减值准备转入借方,借记“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减值准备”,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研发项目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研发支出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期末结转费用化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期末对市场同类研发项目情况进行跟进,如发生减值情形则做减值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研发支出减值准备 专利权获得成功时: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无形资产 研发支出减值准备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4、资本化支出 (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完善会计处理方法 研发费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可以更为准确,更具相关性。对于研发费用可以先采用历史计量与公允价值混合的方式进行计量来作过渡,等使用公允价值的环境较为成熟时再使用全面的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这样能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05207. 3万翔.中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4鞠亚辉.基于会计职业判断视角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2011,(1):141142. 5黎明,马青云.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优化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0,(19):910. 作者简介: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