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08466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综合特殊教育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红豆在线文档分享平台(http:/)培智低年级数学课堂设计 九江特殊学校 陈珊华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从而更好的为智障儿童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否恰当和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国培智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很多还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同时由于智障学生能力的限制,课堂

2、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入手,进行了新的尝试:二、实践与探索:(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控制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体现着对教学大纲精神的领会、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的了解。以低年级统计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会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A组:1.能够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2.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

3、 3.能够与同伴友好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B组:1.能把物品按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 2.能数出物品的数量, 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3.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C组:1、能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2、能认识本课呈献的物品。从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我认为应该做到:1.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我班的重度学生,好动,几乎没有学习能力,不能完成和其他学生一样的的目标,因此在给他的目标制定中, 就只

4、要求他能参与到本节课的活动中来. 2.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性目标我国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习惯的培养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显得尤其的重要。因此,要把思考的习惯、观察的习惯、书写的习惯等贯穿于每天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分类整理统计中,要要求他们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或从上往下观察,或从左往右观察等.3.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培智学校一般都以学生的入学年龄进行分班教学,班级中会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进行教学时,统一的教学目标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别,将教学要求进行分组,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

5、学之中。在上面的目标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分类统计,在目标的制定中要求轻度的同学独立进行,中度的同学能正确分类,而中度的同学能够认识本节课中出现的分类物品就行。(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才是最为主要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教材处理设计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就大相径庭。所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与安排。一切设计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那么,教师就要懂得怎样取舍教材,怎样安排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成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一个教学内容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讲详细,哪些该讲简略,具体应该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学好,在

6、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数学内容生活化数学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我认为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中设计了星期的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统计等,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 。又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设计了计算器、电话、年历、遥控器上找生活中的数字等内容2.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内容综合化也是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就是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的数学还要反映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单

7、单局限于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认识大和小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教学内容:一、新授:1.出示大象图、老鼠图进行比较,初步建立大象大,老鼠小的概念。2.比较桔子和葡萄。看一看,摸一摸3.比较皮球和乒乓球4.摸一摸,在袋子里摸出大球和小球。5.出示大球和小球图:给小球涂上红颜色二、放松活动:1、音乐欣赏:李小多分果果2、分饼干:说出你拿的是大饼干还是小饼干在本节课中,有触觉的训练-摸出大球和小球,有美术的知识-给小球图上红颜色,同时贯穿了思想的教育-分果果等。它们既为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服务,同时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其他的知识技能。3.把问题情境化所谓问题情境化,就是把所教的内容转化为一个活动

8、、任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例如:在“几和第几的认识”中,把新授部分设计成学生喜爱的“郊游”活动,并请学生帮小动物按第1、第2、第3的顺序给小动物排队.在请同学找出第4只鸭子的活动中,我设计了”找小鸭”这样的情境: “- 我们来看一看,郊游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只淘气的小鸭偷偷跑掉了,大家都很着急,我们帮它们找找吧。- 原来她躲进了其他的队伍里,每只都长的差不多,哪一只是它呢?- 原来小鸭躲在从小旗开始数的第4个,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先从左往右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5只)- 再找一找谁是第4只。(从小旗开始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找到小鸭子后一定要把它

9、看好,千万别又跑了。”又如,在元、角的认识中,设计了买扬子晚报这一情境活动。学生扮演卖报纸的人,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购买一份报纸。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同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当然,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真实性: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境自然结合,在学习情境中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2).互动性: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环境有效互动的情境,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3).应用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复杂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三、教学方法的

10、设计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我认为教师在设计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提供条件使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1.激发兴趣,引导参与为了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把简单的口算复习设计为“摘星星”的活动,把算式藏在星星的后面,请同学来摘. 在学习10以内数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用唱歌谣、手指操听故事等方法,引起学生兴趣。例如“1根手

11、指头呀,变成毛毛虫呀;2根手指头呀,变成小白兔呀;3根手指头呀,变成小花猫呀;4根手指头呀,变成小鸟飞呀;5根手指头呀,大家拍拍手呀”等。通过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2.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参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多种探索方式,参与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如在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中,设计了让学生用纸折出长方形,用小棒摆出长方形,并给长方形添上美丽的画,使它变成手绢、书本等环节,让学生加深对长方形的概念的掌握。又如在数字“1”的认识中,让学生找到像“1”的物品,并用橡皮泥捏出“1”的字形等活动,都是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掌握知识。(二)注重学

12、生的真实体验学生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字关系的,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是自己的真实体验。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注意贯彻启发式原则,有计划地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边活动,边动脑进行综合、比较、逐步得出要学的新的法则或结论。如在学习“厘米的认识”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的长度,教师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操作。在发现问题时,教师再一次提出要求,一边说一边请同学操作,直到他们对正确的方法有切实的体验。(三)注重采用互动的方式1.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敏锐的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他们的学习障碍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适应并促进学生的“

13、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可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在常见的活动中,有的同学会“偷看”其他同学的操作,这时,不要去制止,而是提供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互相交流、提高的目的。还有上面提到的”买报纸”的环节,学生扮演卖报纸的和买报纸的人,也是一种促进和交流.3.多向型的互动:强调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学习中在教室里设置了星期的牌子,让学生每天根据日期更换.四、教学语言的设计1.语言要精炼在和智障儿童的对话中,要少用附加成分过多的长句、复杂句,以避免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力求在学

14、生注意集中的时间内,用精炼的语言解决问题。 2.语速要慢孩子的听觉敏锐度本来就比成人要差,加上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较正常儿童有差距,教师把握适当的语速对学生能否理解语义显得尤为重要。3、要有童趣数学中的语言比较抽象,要把抽象的语言便的具体易懂,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充满童趣的语言更易于学生的接受,例如常用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用“小鸭子”、“兔妈妈”等口吻说出,又例如再进行计算“5+1=6、1+5=6”的学习中,在掌握了“5+1=6”的计算后,教师在出示“1+5”的算式时,可以设计为“5和1 非常调皮,它们偷偷的调换了自己的位置,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只是调换了位置,但他们还是好朋友,你们想一想,调换了位置以后,他们等于几呢?”。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减少了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易于接受。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要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方案,就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差异,设计针对不同群体的教学安排,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经验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