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08709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若干思考 摘要: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成为学者和媒体讨论的焦点。本文着重对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问题进行探讨,从阐述我国长期以来利率管制的逻辑入手指出当前放松利率管制的紧迫性,并对推出存款利率上浮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实施步骤进行了探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利率管制 存款利率上浮 一、 对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成就斐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重要

2、的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建立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对我国来说极为迫切和重要。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以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标志,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但距离彻底的利率市场化还有不小的距离。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以及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的收益率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的存贷款利率早已于2004年前逐步放开;人民币贷款

3、利率的上限于2004年10月取消(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存在上限,最高上浮系数为基准利率的2.3倍),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范围内下浮,下不设底。可以说,我国利率市场化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但同时也意味着改革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国在这个关键领域采取渐进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之所以艰难,是由于其牵涉到的金融资源量最大、面最广,特别是当利差收入是目前我

4、国银行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较弱时,如果贸然放开存贷款利率很可能严重威胁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阿根廷在1975年第二次启动金融改革,先取消了除存款以外其他利率管制,进而放松储蓄存款限制,并最终在1977年实现了所有利率的市场化。但利率完全放开后,因国内资金供不应求,本国商业银行和企业转向利率较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资金,致使外债过度膨胀,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而企业倒闭又反过来冲击银行,导致银行破产。 在今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公开表示,“十二五”期

5、间利率市场化将取得“明显进展”。结合各方面传达的信号,笔者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十二五”破题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在探讨利率市场化的各种可能路径时,首先厘清我国长期以来存贷款利率管制的逻辑和深层次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业论文 二、我国利率管制的逻辑一个简单模型 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资金市场也存在严重的供给缺口,如果利率完全由市场自由决定,那么肯定会产生高的让国有企业无法承担的利率水平。因此,在贷款市场双方企业和银行二者均为国家所有的前提下,根据国企的承担能力把利率压在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以下进而对国企生产投资进行补贴就成了一个合理的选择。至于存款利率,则是在

6、保证上述条件满足后再根据国有银行持续经营的需要来决定的,结果往往也是被管制在均衡水平以下。 (一)贷款利率管制 在图1中,S1是不实行利率管制下的国有银行的资金供给曲线,D1是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曲线,R1是无管制条件下的市场均衡利率。现在通过利率管制使利率处在R0的水平上,则会出现Q0-Q4的资金缺口,为了弥补这个缺口,政府必须强制国有银行进行资金供给,即把供给曲线S1移动成为S2使得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上提供更多的资金来达到补贴国企的目的。这样做虽然使国企得到了所谓“政策性租金”,但是也导致了大量资金的低效率使用(Q0-Q4是被无偿使用的)。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整个制度环境的变化,这种利率管制的效

7、率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国企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这使得国企贷款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大,在图一中表现为需求曲线由D1转换为D2(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加大)并且市场均衡利率会降低为R2,这样的话如果还要保持原来的利率管制那么供给曲线就会被移动到S3,从而资金的低效使用就更严重(Q3-Q4大于Q0-Q4)。况且,当市场中涌现出的大量中小民营企业逐渐被整合到国有银行的服务范围后,这种利率管制下的资源错配问题会愈加严重。 代写论文 (二)存款利率管制 在图2中,S1是没有利率管制的居民的资金供给曲线,D是银行的资金需求曲线,R1是市场均衡利率。为了配合贷款利率管制使得国有银行获得利润并持续经营

8、,政府将存款利率强制性的控制在R0上。这种吸收存款的低成本与利差收入占银行业利润绝大部分的现实状况激励了银行部门增设新的分支机构、进行存款动员以增加其吸储的能力,从而将更多储蓄资源整合到正式的金融部门中来,因此使得居民的资金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为S2,弥补了资金缺口Q0-Q2。随着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居民的投资机会大大增多,货币需求一改支付性和预防性需求占绝对主导的结构,投机性需求大幅增加,从而居民存款的利率弹性加大。这种情况表现在图中就是S1转换为S3(均衡利率也升为R2),现在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供给曲线的变化资金缺口也将加大,继续维持利率管制的难度加大。 总之,利率管制随着制度与经

9、济环境的变迁逐渐失去了合理性,虽然我们已经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但是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存在还是导致了很多问题。 三、推出存款利率上浮机制的必要性 相对贷款来说,目前存款利率的浮动空间更小,改革难度也更大。在整个金融体制尚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不能不顾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和承受能力,过快推进改革。尽管如此,改革的步伐也不应踯躅不前。事实上,当初美国由于对存款利率放松太晚,使得存款资金大量从储贷机构中流出,导致储贷机构竞相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高息揽储,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批倒闭。 笔者认为,允许存款利率适度上浮是突破当前利率管制

10、困局的一个可行选择。所谓存款利率适度上浮,指的是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在存款基准利率以上一定幅度内自主决定利率。例如现在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为3.25%,那么,上浮10%的存款利率就相当于增加了约33个基点,银行可以在这个上限以内自主决定利率。推出这一机制有以下理由: (一)缓解长期负利率的局面,抑制通胀。去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巩固,物价较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2010年CPI上涨3.3%,而今年一季度CPI为5%,其中 3月份的5.4%更是创31个月以来新高,PPI上涨幅度更大,居民存款的实际利率已连续14个月为负。当前,受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11、、中东地区战事、日本大地震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将继续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从国内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需求快速扩张、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等因素使形势更为严峻。与CPI情况类似,高企的PPI使得贷款实际利率也很低,并且住房按揭利率低于房价涨幅,如此情况下资金成本相对于投资回报率、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过低,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这一点已被国际经验和我国高企的房地产价格所证明。 (二)增加存款规模以增强银行资金实力。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央行坚决回收流动性,监管当局将要对银行存贷比按月度日均考核且大多数银行贷存比已经较高的大背景下,存款资源非常稀缺,各银行的吸储压

12、力不断加大。存款来源的不足已经导致各式各样的违规高息揽储行为愈演愈烈,去年9月银监会向包括农行、光大、广发、平安、华夏和渤海银行等6家银行开出罚单。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近两年银行的高息揽存以及理财产品的迅猛发展,那就是这些方式使得存款利率实际上已经部分市场化了。因此,存款利率适度上浮会使这种“隐性”的市场化变为“显性”。 (三)增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比例普遍超过60%,利率管制的存在是导致这种收入结构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鉴于以下原因这样的局面亟待改变:一是在 “十二五”时期,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是我们发展的主线,信贷增速很可能放缓,银

13、行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有限;二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执行将导致银行大规模补充资本金(5月3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我国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监管标准),这会对利润的增长有较大影响。如果推出存款利率上浮机制的话,利差很有可能适度缩小(至少在长期来看),从而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多种金融创新来获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 代写论文 四、存款利率上浮的可行性与步骤设计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几乎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今年3月发布的银监会2010年报显示去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而日前公布的今年1季度8家股份制上市银行

14、的季报显示共实现净利润417.85亿元,平均增幅达41%,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业内人士分析,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净息差的扩大。我们可以从央行日前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看出这种迹象: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1%,较年初上升0.72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比年初上升12.78和1.06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比年初下降13.84个百分点,在今年央行仅加息两次合计0.5个百分点、占比达四五成的活期存款利率仅小幅上调的情况下,上述迹象说明商业银行利差明显上升。此外,当前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相信市场对利率市场化的预期大部分已反映在

15、其中,因此利率方面的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应该较小。综上所述,无论从银行盈利的承受能力还是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来说,我们不用太过顾虑存款利率上浮机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渐进改革完全是可行的。 在步骤方面,为了在规模上做到风险可控,总的原则应是首先在银行业机构和业务种类上都进行试点,然后逐渐铺开。在机构选择上,财务上约束较硬、历史包袱轻并且经营机制灵活的股份制上市银行应是首选;在业务种类中,可以考虑先放开长期大额存款的利率,因为其占比较低且之前已有协议价(保险公司以及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存款等),故影响很小;其次可分步实施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适度上浮(例如10%20%)。放眼远看,等存款利率市场化

16、进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根据银行的贷款竞争情况,逐步有条件地放开贷款利率(扩大下浮空间乃至取消)。 论文代写 总之,利率市场化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需要超人的智慧和魄力去把握和控制,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挑战。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正确性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证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将运用这一逻辑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高晓红.进改革中的利率制度安排与变迁J.改革,2002,1. 2王凌云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2. 3李向军.对我国利率均衡机制的再思考兼对我国利率管制的一种理论解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7. 4徐卫国.我国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利弊分析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7,6. 代写论文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