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11429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四安小学严晓卓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是学生靠靠自己的体验和已经获得的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问题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万万不能轻视了它。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学生齐读,教师精讲

2、课文的教学模式,一篇课文学生不是读懂,而是听教师讲解懂的。这种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跟我们传统的“要分数”模式不同,它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读熟、读精,正所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让学生掌握好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过: “阅读文章首先应通读全文, 再知文章之大概。 ”所以教师在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之后, 要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整体的认知。教师可以提出:读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练习。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对照问题去思考,养成读书思考地好习惯。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和思考,各抒己见,教师给予一定的点拨,达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例如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理想的风筝 ,“理想” 和“风筝”是截然不同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并说是“理想的风筝”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把课文读熟。在学生理清了课文思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通过对这些问题

4、的思考让学生先知文章大概,再逐步理解深意。其次,要重视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要重视对语言的积累,让学生把书本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是真正的目的。怎样才能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在对课文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好词、佳句、名篇,要让他们多读,熟读成诵,还可以摘抄、仿写,对于重要的课文还要能够复述出来。 言 累 靠 本是 不 的, 需要适量 外 籍,特 是和 本配套的 外 物比 适合小学生,尤其是我 村的孩子,要充分的把 外 物利用好,在教 有目的有 划地指 下,按部就班的完成 任 。再次, 教学要注意激 学生的 趣。 学生学 的主 性并不是自 形成的,它需要教 的激 与 。学 趣的引 能充分

5、 和利用学生自身潜在的巨大的学 内 力,使之 生亢 的学 情感、 极的学 度,自 地 入学 状 。例如在教学 教版 教科 六年 下册孔子游春 一 , 我就从名言 入并揭示 。 学生“三人行,必有我 焉。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生 知道 是 的名言 ?然后 介孔子,再 学生 孔子的其他名言,由此激 学生的学 趣。然后再 学生 入 文情境,和孔子一起游春。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 桃 柳 ,草色青青, 的春 像 美的琴声,在 翩翩到来的琴声伴奏。” 学生 想象泗水河畔美 的春景, 从而引 学生体会景色的美和 言的美, 叠 、比 、排比巧妙地运用,更增添了美的意境。最后, 教学要鼓

6、励学生去 ,大胆 疑。一般地 先整体入手, 全文,然后分步探究,研 全文。主要关注的 是:如 篇文章 你最 烈的感受是什么? 了 篇文章,你喜 什么?不喜 什么? 什么?等。对内容理解感悟的,如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的?从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体会到什么?)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实践课,是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陶熏的过程,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需要亲身参与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阅读中去思考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最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把阅读真正教给学生,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