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16555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身为老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作为一名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耳熟能详。他的思想、他的理念,曾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当然也包括我。静静读着他的著作,感叹于其博大无私的教育理念时,也萌生出了有一天也要做这样的老师的信念。工作以后,遇到了很多实际的具体的难题,一直想着要书中寻求理论帮助,只读了开头其中短短的几篇文章,就好象有一股清泉冲击着我的头脑。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方面: 曾以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教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

2、让他们习得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学会生存的本领。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我也很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想做这样的教师。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感恩之心,让我们把能经常地发现这样的孩子而感到幸福而又平常。在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课堂是触及理智和心灵的地方”。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这是师生

3、之间在课堂上思想与心灵的交流。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意思是说:同样的一句话,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所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样,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交谈的重要性。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当谈到孩子的缺点时,教师应该从正面肯定入手,创造良好的谈话情境,我们教师要做到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

4、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那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也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注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谈话内容,也就更愿意主动与教师交谈孩子的各种表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是触及理智和心灵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这一缺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尝试谈心般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他还指出教师如何才能达到谈心般的教育教学境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读书。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读着读着,我感受到了一个更博大更长远的教育境界向我袭来。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在对话。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更愿意把苏霍姆林斯基看做一座灯塔,不断地追寻、思索,坚持做一个感动学生、感染学生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