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18347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诗夜游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一)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营造了清冷皎洁的意境,创造了一个澄澈空明、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艺术世界,传达出了作者微妙的心境,既有赏月时的欣喜、散步时的闲适,也透露出他当时贬官黄州的失意和幽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言简意丰,意蕴含蓄,凝练隽永,文质兼美,描摹生动;是写景抒怀类作品中的精品,也是学生学习古文,提高古文感悟和鉴赏能力的典范之作。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都是描摹山水的古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

2、性情,丰富文化积淀。同时也使学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怀,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本文也不例外。 (三)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语言文字是表情达义的最好工具,要体会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就必须从把握文字入手,从品味语言开始。本单元教学要求“一是朗读背诵;二是积累字词;三是结合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注意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感受作者寄托的那份情思”。据此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丰富文化积累。

3、2、过程和方法:学会阅读、赏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理解文章意蕴;理解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景文章重在朗读感悟,重在联想与想像。)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旷达的情怀,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背诵,积累字词;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于文言文的分析与鉴赏来说,还是处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分析不够到位,理解不够透彻,鉴赏缺乏底气,特别是一些情景交融、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更是拿捏不准,加之学生缺

4、乏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和必要的文史背景知识,在理解与鉴赏方面存在着隔膜和难度。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又需要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三、教法学法 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叶圣陶老先生就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利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给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势必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作者的

5、思想。四、教学程序(一)、背诵咏月的诗词名句,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熟悉课文1、熟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对照注释,译读课文。 (1)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答疑理解词句。4、检测学生释词译句掌握情况。5、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四)、合作探究,理解文意1、走进文本,鉴赏美景教师导语: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

6、1)问题设计:这个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是什么?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确:先写月色,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澈透明;继写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藻、荇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皎洁;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恍然大悟。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总结:作者眼中的月色是皎洁的、空灵的、宁静的。难道他一点都没有怨恨、气馁、伤心吗?古时的文人骚客总是在失意的时候,对月光特别青睐,往往对月抒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我们来看此文中苏轼又

7、是如何对月抒怀的。(2) 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在初冬的夜晚夜不成眠出户行走? 2、作者苏轼会是一个闲人吗?引出作者的写作背景最终能大致明确: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旷达。作者并没有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3、小结板书,加深印象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空灵竹柏藻荇交横 皎洁 抒情: 贬谪的落寞 赏月的欣喜 豁达、乐观 自我排遣的达观教师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4、布置作业 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摘抄到语文本上。2)、请同学们也来一段景物描写,不要出现直接写自己心情的词或句子,但要让读者通过你的描写读出你的心情,或是愉悦的,或是沮丧的。总之,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