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27686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金水区姚桥中心小黄庄小学黄艳合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 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 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 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1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1体育教学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体育教学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 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 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 焦虑、不安,较好的教学内容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和喜悦, 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 从而调控人的情绪, 改善心理健康。1.2体育教学可以

2、增强学生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 许多研究者认为,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体育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体育课中做游戏、参加竞赛、扮演角色,可以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也能得到提高。1.3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体育教学中, 长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游戏和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球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交际能力等。总之,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改善情绪,增强自我概念,协调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对培养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等也都具有重要作用。2 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及影

3、响因素2.1青少年学生不良的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技术学习、技能掌握、学生的课中语言、群体竞技活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关系等的观察,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不良心理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类:2.1.1自负逞强型这类学生由于先天素质较好,在游戏活动、 群体竞技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中比一般学生掌握得快,因此,有优越感自我概念较强, 但往往过于表现自己而忽略他人的存在,我行我素,有时甚至影响体育教学。2.1.2消极顺从型这类学生性格内向, 心理压力大, 对所有活动不太感兴趣, 只是被动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练习, 没有竞争意识和运动的快乐体验,表现为做事漫不经心、 满脸愁云。2.1.3娇气胆怯

4、型该类学生在体育课中, 遇到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运动便会产生苦恼、恐惧等焦虑现象,对自己没信心、无安全感,不愿练习,无论教师如何要求、帮助都不易说服这些学生。2.1.4任性顽强型此类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过于敏感,总感觉到老师、 学生、家长不理解他们,对他们不公平。 因此,对他人有敌视倾向, 得理不让人, 无理狡三分,不能自控,容易出现极端行为。2.2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2.1家庭因素现在的小学生, 大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除了父母的关系和照顾以外, 还收到祖父、母的溺爱,这些都易使孩子们产生依赖、 顺从、人性、骄傲、自私、自负、胆怯、娇气等不良心理。2.2.2学校因素教师关注孩子们的文化学习

5、较多, 而对其身心健康有所忽视。 学校教育为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为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上重技能;教学方法上重教授,请学练;教学过程的控制上则是教师提出目的任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表现练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 教师评价。从师生关系上看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大, 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 接受教师的评价,教师起主导作用,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被强迫的,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得到重视。2.2.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也有误导,媒体宣传中,武打、恐怖、暴力镜头的增多,对分辨能力差、意志薄

6、弱、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均有一定负面影响。3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上述的不良心理表现及影响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可采取以下措施。3.1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 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心里康知识。 让学生掌握科学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体育教师还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学生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新概念

7、,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预防心理疾病。3.2了解学生现状,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体育教师平时应对学生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等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逐一进行认真地分析, 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学校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并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还要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他们也会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失去锻炼的兴

8、趣。 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 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3 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体育教学具有有鲜明的特点, 他必须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来促进身体器官、技能的发展。体育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消除封闭心理,克服恐惧、紧张心理,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多让学生互相交流, 互帮互

9、学,鼓励互相帮助,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运动竞赛,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从抑郁、焦虑、自卑、困难等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产生积极情绪,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3.4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同。 儿童时期由于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身体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儿童的情绪不稳定,比较活泼好动, 易与小朋友相处, 但喜怒无常。 这个时期应注意对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10、 在体育教学中应采取一些活泼、 欢快的游戏和集体项目,运动强度不能太大, 以培养他们参加活动的兴趣。 少年时期,由于身体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 学生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强烈, 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这一时期, 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任务时, 不但要重视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除了安排一些集体项目, 还可安排一些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使学生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3.5体育教师要掌握现代心理学知识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现代心理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因此

11、,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与现代心理教育学相关学科的知识,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体育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情绪,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苦恼、抑郁的心理。 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 体育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 健全的心理素质等。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 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因此,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 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