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7410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榆林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讲座神木一小 杨艳燕 孙吉霞 王翠霞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各种不同的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

2、贯穿古代、现代、当代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的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和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求,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人们在创造、构建新文化时,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的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是新文化的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3、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应深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学生视野,根据国家对地方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本课程实施遵循以下原则: 1、在课程目标上,要与国家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相衔接,注重过程与议程、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关系。 2、在教学重点,要围绕“可爱的榆林”这一主题,根据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切实把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学习材料作为重点。 3、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 4、在课程实施上,要遵循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德育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四方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书读书的习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和研究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以人文教育为主,以德育为先,以自身做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结合当前教育工作的经验才识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地方课程教学的新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