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7683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诗词神秘面纱3.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揭开诗词神秘面纱鉴赏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自贡市外国语学校 刘敏【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类型。2归纳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3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归纳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星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中华文化大海里最璀璨的明珠。从牙牙学语到今天,也许我们已记不清我们到底读过多少诗词,但我们一定还能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已经浸润进了我们

2、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阅读古典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能够欣赏到其中充满诗意的“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能够领悟到其中包蕴人生智慧的“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能够赏析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鉴赏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方法。二、讲授新课(一)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诗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着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能背的建议背诵,温故知新),思考并回答:这首词中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明确:两个。一个

3、是周郎,周公瑾,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是词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形象多见于叙事诗,你还能另外列举一个吗?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形象,陌上桑中的美女罗敷形象等等,他们多用第三人称。一个苏东坡自己的形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诗词中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抒情诗中多半“隐藏着这样一个形象,如杜甫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句中就隐藏着一个年迈多病、常年漂泊的词人形象,多用第一人称,有时并不指明。(二)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根据以

4、往的学习经验,同学们简要概括周瑜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并说说你从何处分析得出他们的形象特点的?简单归纳学生的方法,下面引领学生一一验证他们的方法是否可行。1阅读下面两首李清照词,思考两首词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何区别?为何同一个作者,在词中的形象差别如此之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5、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本词是作者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明确:第一首是词人南渡之前的作品,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后一首则是南渡之后的作品,刻画了一个历经

6、国破家亡,孤寂、愁苦的女性形象。结论:方法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古典诗词鉴赏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词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虽然不一定都是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其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如杜甫的诗中大多刻画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形象,苏轼词中大多刻画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豁达豪放的词人形象)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诗词后面附的“注释”也会提供给我们一些暗示。当我们既不了解作者,又不知晓背景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

7、画垂钓小儿的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赏析。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明确: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小结:关注诗词中描写人物的手法。(叙事性强的诗词)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如辛弃疾的:醉里挑逗

8、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其实我们还可以从诗词中的意象、环境(关注时间、地点、天气等)入手,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任选一题思考下列诗句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明确:词刻画了一个内心孤寂、满腹愁苦的词人形象。(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

9、徒生活。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2刻画了一个孤寂伤别、痛苦迷茫的远行之人的形象。(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由此可以看出,分析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从诗词中的意象、环境(关注时间、地点、天气等)入手,这多用于写景抒情

10、性强的诗词。4另外,我们还可以直接从诗词中抒情议论的诗句或是关键性的词入手。请同学找找下列诗词中哪些词或句子能清晰的表现出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明确:(1)刻画了一个旷达超脱的词人形象。(2)本诗刻画了一个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三、课堂小结鉴赏诗词中人物形象的方法: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诗词中的描写手法。(叙事性强的诗词)。关注

11、诗词中的意象、环境(抒情性强的诗词)。关注抒情议论的诗句或关键性的词语。四、牛刀小试请运用以上方法分析下面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诉 衷 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词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

12、身老沧州”。(3)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4)抓人物外貌。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该词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五、课后练习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刬:念(ch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步骤一)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步骤二)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步骤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