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8190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复习资料.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复习资料一、语音、字形(见“考点梳理一”第1页)二、词语(一)选词填空(见“考点梳理一”第4页5463)(二)成语(见“考点梳理一”第5页2530)三、常见语病(见“考点梳理一”第7页“滥用关联词语”及“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四、修辞手法(见“考点梳理二”第2页“夸张”“排比”)五、文学常识(见“考点梳理二”第7页2122)六、背诵默写(见“考点梳理三”河中石兽)七、重点文段阅读看云识天气1、研读第一段: (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第一层:总写云的形态与特征。) 句解:作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前四字总说云的形态,后四字总说云的特征,点明题目。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句解: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说明云的“姿态万千”。 (3)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第二层:分别说明云的“姿态万千”和“变化无常”。) 句解: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云的“变化无常”。 (4)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第三层:指出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句解:“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采用比喻的说明方法,生

3、动的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引出全文的中心。 ( 第一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5)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解:这句承上启下。“薄云”和“低而厚的云层”,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晴朗的象征”和“阴雨风雪的预兆”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一般”与“常常”指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但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6)“象征”和“预兆”能互换吗? 不能。因为“象征”是全体性的,是天气晴朗的基本特征;而“预兆”则是指事前显露的迹象.两者意思不同,所以不行(7)“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卷云、卷积云、

4、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说明、描写) 结构方式?(分总)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类别、打比方)说明顺序?(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8)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作诠释)(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打比方)(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引用、作诠释)(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5、摹状貌)(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下定义)(6)(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作诠释)(7)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分类别) (9)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句解:“用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作比,说明“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点。 (10)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句解:这是一个过渡句,也是本段中心句。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过渡到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 (11)“天上

6、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中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河中石兽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竟不可得 竟:终于,到底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讲学,教书 湮于沙上 湮:埋没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你们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求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凡河中失石 凡:大凡,凡是 如其言 如:依照是非木杮 是:指示代词,这 山门圮于河

7、 圮:倒塌如是再啮 是:这样 啮:侵蚀、冲刷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2、河中石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流水、石兽和泥沙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人物形象:寺僧: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5、分析文中的两处“笑”有何不同?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