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9980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五课时力学实验(二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厂中学 2014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编制:袁红卫审核:蔡建平第五课时力学实验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 毫米刻度尺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其最小分度一般为1 mm(此时叫做毫米刻度尺)毫米刻度1尺可以精确读到mm 位、估读到 10 mm 位 (能读取十分之几毫米)估读的 “ 0不”能舍弃2 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尺 (mm)精度测量结果 (游标尺上第 n 条每小格与 1 毫米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刻度刻度格数刻度总长度(mm)差线对齐时 )( mm)1090.10.1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1 n20190.050.05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5 n50490.020.02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2

2、 n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 ) 0.01 mm.4 关于估读问题 :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典例 1】 (2012 新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 b) 所示图 (a)所示读数为 _mm,图 (b)所示读数为 _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mm.【典例 2】 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 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 应该用游标卡尺的 _( 填“A”“或B”“C”)进行测量; 示数如图乙所示, 该钢笔帽的内径为 _mm.1三厂中

3、学 2014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编制:袁红卫审核:蔡建平1、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 cm,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 mm.2、某同学在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时:(1) 用游标卡尺为20 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5 10 5 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cm ;(2)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mm.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为什么两次结点O 的位置不变。2.为什么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与细绳套方向3.实验中那个合力是测量值,那个合力是真实值。4.能不能为作图方便分力夹角取30 度 90 度之类的特殊角。1、 (1)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

4、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 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 的挂钩处系一细线,把细线的另一端系在A 下端细线上的O 点手持B 水平向左拉,使O 点缓慢地向左移动,保持B 的拉力方向不变不计弹簧测力计重力, 拉力不超出量程, 则 A、B 的示数 FA、FB 的变化情况是 _A FA 、 FB 均变大,其合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B FA 、 FB 均变大,其合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C FA 变大, F B 变小,其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D FA 、 FB 的合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2三厂中学 2014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编制:袁红卫审核:蔡建平(2) 另一实验小组的甲、乙、丙三位

5、同学做此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 5 N ,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连接弹簧测力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此时细绳都与平板平行,用F 1和 F 2 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甲同学 F 1 和 F 2 的方向互相垂直,F1 3.0 N 、 F2 3.8 N ;乙同学F 1 和 F 2 方向间的夹角约为 30, F 1 F24.0 N ;丙同学 F 1 和 F2 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 , F1 F 2 4.0 N 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 (填“甲”、“乙”或“丙”)2、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请完

6、成实验操作与记录:将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ac 挂一重物 G,如图中虚线所示,记录:测力计A 的读数 F0.用弹簧测力计B 的挂钩拉另一细线的b 端,该细线的另一端系在细线ac 上的 O 点处,手持测力计B 保持水平方向缓慢向左拉,到达如图所示位置,记录:O 点的位置、_、_、 _、 _和细线Oc 的方向某同学已作出 F A、F B 和合力实验值 F的图示, 请在图乙中作出合力理论值 F 的图示, 比较 F和 F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得出结论:互成角度的 _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注意研究对象为个体还是系统。2.为什么Ep 总略大于Ek?1、某同学用落体法做“验

7、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得到如图的纸带,其中O 是起始点, A、 B、 C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 3 个点,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O 到 A、B、C 各点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单位: cm),若该同学所用重锤的质量为1 kg,并利用重锤在OB 段所显示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他用AC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B 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则该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 J,动能的增加量为_ J(均保留三位有效3三厂中学 2014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编制:袁红卫审核:蔡建平数字 )实验结果发现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可能是_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

8、9.80 m/s2)2、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 的砝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的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 d 表示 A 点到导轨底端C 点的距离,h 表示 A 与 C 的高度差, 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s 表示 A、 B两点间的距离, 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 若将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 运动至 B

9、 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砝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_,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_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t12 与 s 的关系式为 t12 _.(2) 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 点 )下滑,测量相应的s 与 t 值结果如下表所示:s/(m)t/(ms)14 2)t2/( 10s以 s 为横坐标, 12为纵坐标,在图 t123450.6000.8001.0001.2001.4008.227.176.445.855.431.481.952.412.923.395 10 7 位置的坐标纸中描出第 1 和第 5 个数据点;根据 5 个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 k

10、 _104 m 1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由测得的h、d、b、M 和 m 数值可以计算出t2 s 直线的斜率 k0,将 k 和 k0 进行比较,若其差值在实验允许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此实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4三厂中学 2014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编制:袁红卫审核:蔡建平四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为什么要平衡摩擦。2.怎样平衡摩擦。3.为什么 mM 。1、为了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现提供如图510 9 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5 109(1) 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_;A 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带滑

11、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2) 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510 10 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且间距 s1 2 345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示式为a _;、 s 、 s、 s、s 、 s图 5 1010图 5 10 11(3) 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 图线,如图5 10 11 所示图线 _

12、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选填“”或“”);小车及车中的砝码总质量 m _ kg.5三厂中学 2014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编制:袁红卫审核:蔡建平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5 10 24 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图 5 102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 填字母代号 )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图 5 1025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 与拉力 F 的关系,分别得到图5 10 25 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 ,甲、乙用的木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甲、乙,由图可知, m 甲_m 乙 ,甲 _乙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