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40883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天津市东丽区春华幼儿园 刘佳林内容摘要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幼儿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当前,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提问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活动、提问策略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适应人类社会的主要工具。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

2、最佳时期,所以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成了老师与幼儿之间最为直接的一种交流方式。一、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提问现状分析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问层次偏低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高密度的提问,但有些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这样的问题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没办法引发幼儿主动学习行为。例如有些教师习惯这样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好不好?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方式提问,幼儿根本无需思考,就可以机械地用“好、对、是”等来回答。这样程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显得累赘,而且限制了幼

3、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幼儿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后面。(二)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一般喜欢请“能干”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回答的机会最多,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活动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只获得一次机会,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连一次机会也没有。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教师的提问似乎仅仅是为那么几个敢于又善于大胆发言的孩子准备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且忽略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参与回答老师提问的快乐以及与同伴分享自己经验的乐趣。长久下来,由于回答机会的不平等

4、,致使一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或宁愿置身于教学活动之外,成为“边缘人”。这种提问产生的负面效果应引起教师高度警惕。(三)教师给予幼儿观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达到预设目标,在提问过程中为赶进度,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太短。在大班语言教学小猫生病了中,教师出示四幅图片,没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而是马上提问:“小朋友看懂了哪幅图,说了什么事情?”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说:“看到了图上有小兔。”老师发现他没表达清楚,就请另外的小朋友起来帮助他。这样幼儿没有发挥思考的作用,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一)启发性原则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应避免提问中

5、包含着答案或者只有一个答案。如果教师经常提不必动脑筋的问题,便会抑制幼儿的创造力。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能启发幼儿朝许多不同的方向思考,即启发幼儿思维的求异性、独特性,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评价,通过集中思维,选择出最好的结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幼儿不花费力气就能回答,对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有的幼儿因为太容易而不屑一顾。提的问题太难,幼儿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

6、。因此,教师在设计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二)科学性原则一个好的问题首先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幼儿教材,又要熟悉幼儿。要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幼儿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过于简单的不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太难太深奥又会使幼儿不知从何下手,打击积极性和自信心。要使幼儿“跳起来摘果子”。难度过大的问题应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要体现导思式的层层深入。提问应当有合理的程序,即在设计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

7、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运用开放的形式,引导幼儿逐层深入分析,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把幼儿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让幼儿在理解的层面上,融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作品的中心,并引伸到自己,促进自己良好个性的发展。(三)问题开放性原则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所谓“开放”,就是问题要“大”而“深”。“大”是指范围广,问题可能包含多种答案,允许幼儿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和回答;“深”是指有一定难度,尽量少提一些非此即彼的封闭式的问题,逐步引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

8、性思维能力。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诸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会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开放性问题。(四)面向全体幼儿原则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同时教师也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主动回答问题,都能找到表现与

9、展示自己的机会。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如:针对幼儿谨慎、顾虑多,反复思量后才作答的特点,则采取先鼓励,后提问的方法;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问必答的特点,除了对他加大问题难度以外,还请他深入思考,做总结性发言;针对幼儿胆怯不愿当众表达的特点,则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帮他们建立自信,并想办法多设计讨论环节,使这些孩子也能畅所欲言如故事三只小猪的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图片后就提出:“这三只小猪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因为三只小猪身上有太多容易发现的不同之处,所以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能根据颜色、高矮、胖

10、瘦等来找出它们的不同,进而来参与回答。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十分踊跃。三、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教师提问策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1提问要兼容有序。 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的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例如诗歌教学:家。首先是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树林、河水、花儿)其次是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林长得怎么样?河水是什么样

11、子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最后是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2提问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要保持幼儿思维清晰,关键要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一步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而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较好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如大班语言活动小鲤鱼搬家,教师在

12、开始和结尾的散发性提问都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设计,如:“有一群小鲤鱼要搬家,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小鲤鱼还会回来吗?”让幼儿通过问题去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续编故事,解答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3提问不仅应注意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

13、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大班科学活动:省力的轮子。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既面向全体又注意到了个别差异。 4提问应引导幼儿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幼儿是通过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的,幼儿对客观世界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孤立的,教师在发问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幼儿会通过比较进行学习。并使幼儿在活动中,激发相应的情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溶解。“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后面

14、的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还能取出来?什么东西取不出来了?” (二)激发幼儿问题意识,发展幼儿问题能力 1创设情景引发问题在学习中,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创设情境做起。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堂中,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2让问题引发问题 让问题引发问题,教师的预设问题应该是一些起始性的问题,而且数量一般不能太多,所有的问

15、题都不拟定“参考答案”,仅确定几个“关键词”。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生成问题?那么,教师的问题质量是关键,只有那些开放性的、渗透在主题大背景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才有可能在幼儿之间激起千层浪,才能引发幼儿的激烈讨论。 3提供材料引发问题 纲要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肯定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材料冠于“不说话的老师”这一美名,其意是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与要求蕴含在环境之中,蕴含中材料之中。一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就要善于将问题设计巧妙融合在材料之中,让幼儿通过材料的摆弄与操作,来解决问

16、题,获得新经验的提升。 (三)提高教师回应能力,创设积极的师生互动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的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老师的即时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发幼儿的进一步讨论。不一样的问题采用不一样的应对策略: 1有时需要教师即时回应的。 2有时需要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3有时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愿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做到把问题引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参考文献1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李全华.儿童读物插图的功能及审美取向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6期3朱瑾.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的心理过程及教学策略.幼儿教育2009年9期4姚国辉.基于“经验”的早期阅读教学.幼儿教育2009年10期5徐丹.关于绘本阅读与幼儿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2009年11期6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7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