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47733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篇一:春节手抄报文字资料1.马年话马略,2.春节的由来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

2、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年。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3、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春节的习俗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

4、洋洋。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祭祖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

5、,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4.春节的诗句对联成语,成语: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6、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诗句:田家元旦 孟浩然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民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杆;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

7、,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5.我的春节印象略,篇二:2020欢度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2020欢度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的介绍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_,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

8、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

9、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春节的 春联:春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

10、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

11、通常要三天。篇三:有关春节的手抄报资料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一词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族春节习俗,一般是全家团圆,品香茗、美酒,吃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极尽天伦之乐。节日食物有象征美满团员的饺子、汤圆,象征吉庆有余的全鸡、全鱼。节日活动众多,有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放鞭炮、挂中国结、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等。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12、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虎年春联虎踞龙盘今胜昔 花得鸟语旧更新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憨厚忠诚牛品德 高昂奋勇虎精神虎添双翼前程远 国展宏图事业新虎跃龙腾生紫气 风调雨顺兆丰年黄牛虽去精神在 猛虎初来气象新金牛昂首高歌去 玉虎迎春敛福来金牛奋蹄奔大道 乳虎添翼舞新春金牛送旧千家乐 玉虎迎新万户欢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 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春节期间安全工作方案 市春节联欢晚会串联词 中国春节介绍 春节散文 2020年春节活动总结通用范文 2020年春节慰问总结通用 2020年春节文化活动总结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