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流计数法.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9070093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流计数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雨流计数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流计数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流计数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疲劳分析中的雨流计数法 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根据所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来进行计数,亦即把样本记录用雨流法定出一系列闭合的应力-应变滞后环。参看图1,把应变-时间历程样本记录转过90,时间坐标轴竖直向下,样本记录犹如一系列屋面,雨水顺着屋面往下流,故称为雨流法。雨流法有下列规则:()雨流在试验记录的起点和依此在每一个峰值的内边开始,亦即从1,2,3等尖点开始。()雨流在流到峰值处(即屋檐)竖直下滴,一直流到对面有一个比开始时最大值(或最小值)更正的最大值(或更负的最小值)为止。()当雨流遇到来自上面屋顶流下的雨时,就停止流动。()如果初始应变为拉应变,顺序的始点是拉应变最小值的点

2、。()每一雨流的水平长度是作为该应变幅值的半循环计数的.在图1中,雨流法从1点开始,该点认为是最小值。雨流流至2点,竖直下滴到3与4点幅值间的2点,然后流到4点,最后停于比1点更负的峰值5的对应处。得出一个从1到4的半循环。下一个雨流从峰值2点开始,流经3点,停于4点的对面,因为4点是比开始的2点具有更正的最大值,得出一个半循环2-3。第三个流动从3点开始,因为遇到由2点滴下的雨流,所以终止于2点,得出半循环3-2。这样,3-2和2-3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应力-应变回路环,它们配成一个完全的循环2-3-2。下一个雨流从峰值4开始,流经5点,竖直下滴到6和7之间的5点,继续往下流,再从7点竖直下滴

3、到峰值10的对面,因为10点比4点具有更正的最大值。得出半循环4-5-7。第五个流动从5点开始,流到6点,竖直下滴,终止于7点的对面,因为7点比5点具有更负的极小值。取出半循环5-6。第六个流动从6点开始,因为遇到由5点滴下的雨滴,所以流到5点终止。半循环6-5与5-6配成一个完全循环5-6-5,取出5-6-5。第七个流动从7点开始,经过8点,下落到9-10线上的8点,然后到最后的峰值10,取出半循环7-8-10。第八个流动从8点开始,流至9点下降到10点的对面终止,因为10点比8点具有更正的最大值。取出半循环8-9。最后一个流动从9点开始,因为遇到由8点下滴的雨流,所以终止于8点。取出半循环

4、9-8。把两个半循环8-9和9-8配对,组成一个完全的循环8-9-8。这样,图1所示的应变一时间记录包括三个完全循环8-9-8,2-3-2,5-6-5和三个半循环1-2-4,4-5-7,7-8-10。图3-18表明,雨流法得到的应变是与材料应力-应变特性相一致的。从图1中看出,有三个完全的循环,与此对应,在图2中有三个阴影线所示的闭合回路。 图2 对应图1应变记录的应力应变响应雨流法的要点是载荷-时间历程的每一部分都参与计数,且只计数一次,一个大的幅值所引起的损伤不受截断它的小循环的影响,截出的小循环迭加到较大的循环和半循环上去。因此可以据累计损伤理论,将等幅实验得到的S-N曲线和雨流法的处理结果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构件的疲劳寿命估算便能得出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